蘋果的實力過於強大,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年收入超過1700億美元,淨利潤將近400億美元,市值逼近5000億美元,幾乎是穀歌、微軟的兩倍。
可是,市值還是反應不了蘋果的實力。
現在的蘋果,處於嚴重低估的階段。
蘋果的市盈率隻有13倍。
市盈率的高低,是資本市場對一家公司長期前景的預判。市盈率越高,說明越看好長期的未來;市盈率低了,就說明資本市場對這家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表示擔憂。
在全球科技股大爆發的階段,蘋果的市盈率隻有13倍。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蒂姆·庫克。
市場和媒體們都認為,庫克這人水平不行,要創新沒創新、要設計沒設計、要魄力沒魄力,不懂技術不說,上台之後還跟喬布斯時期主導蘋果技術的大神鬨掰了,給他解雇了。
這就導致蘋果的市盈率低的可憐。
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亞馬遜的市盈率超過120,facebook、穀歌、紫微星國際的市盈率超過50,暢遊的市盈率達到了40。哪怕是陷入了動蕩要更換ceo的微軟,市盈率都幾乎是蘋果的兩倍。
蒂姆·庫克是一個脾氣很好的老好人,可要說他一點脾氣沒有,這是不可能的。
對於外界這種近乎鄙視的態度,他心裡憋了一口氣。
這也是他在背後竄通李在容和周不器,要聯手對高通下手的原因。
他要展現出魄力!
他要為蘋果解決戰略上的隱患!
他要解除掉連當年喬布斯都沒法解決的根本性難題!
庫克在產品創新領域的確不是太懂。
他擔任蘋果ceo的這些年,為蘋果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彌補蘋果產品在戰略上的缺失,去主導開發了係列芯片和a係列芯片,從而解除了英特爾和高通在芯片領域對蘋果的限製。
尤其是移動端的a係列芯片,就是要跟高通死磕到底,已經成了庫克時代蘋果的王牌競爭力。
這樣的技術創新,其實要遠比產品創新、設計創新要難。
而且不是一個量級的難度。
哪怕是國內的魅族、錘子這樣的手機小廠,都能做出很多的產品創新。可是國內的it公司,幾乎就沒誰有膽量有能力站出來去對抗英特爾和高通這樣壟斷級的行業巨無霸。
如果說錘子做出來的手機挺有趣,產品創新所遇到的難度是1,那麼華為、愛斯達這種做自研芯片的技術創新的難度至少是1萬。
至於其他的手機廠商……
還是歇歇吧。
沒有金剛鑽就彆攬瓷器活,老老實實的像小米那樣,繞開技術賽道專注市場和產品才有最好的商業結果。
不管是蘋果、三星、華為還是愛斯達,在發展初期都要以產品為核心競爭力。這個時候的主要矛盾,是產品供給和市場需求的矛盾,第一要務是要讓產品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是要把產品賣出去。
可是,當成為行業巨頭之後,主要矛盾就變化了。
產品的品牌已經樹立起來了。
能賣出去了。
主要矛盾就不是c端的供需矛盾了,而是來到了b端的供需矛盾。也就是說,產品能夠賣出去的矛盾解決了,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要低成本、低風險的把產品生產出來!
而在手機的生產過程裡,最大的壓力就是來自芯片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