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之內,皇甫明昭思慮多時,才最終寫下了一道聖旨。
“命人前去宣旨!”將其交給一個大太監,皇甫明昭淡淡地開口道。
王羽再怎麼說也是大蒼臣子,這一次打了這麼一個大勝仗,賞賜那是少不了的。隻是,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實質性的獎勵。
比如說如果其他人處於王羽的位置,這一次很可能就是會被封一個道行軍將軍的位置,之後有機會再入中央。當然,如果在立功之前,就已經是中央大員,那封賞肯定是另說了。
隻是,王羽是不可能被封道行軍將軍、道刺史、郡守甚至是縣令的位置的,就算是要封,也隻有可能是燕北道之內的這些官職,而不可能是燕北道之外的這些官職。
四鎮將軍府本來就已經是朝廷的一塊心病了,朝廷得到了什麼程度,才會主動給他們擴張勢力的機會!
咋的了,朝廷是覺得隱患不夠大,非要將幫助將隱患發展壯大不成。真要是發展壯大了,讓人家的力量足夠強大,本來沒有野心,說不定也有野心了。
野心這種東西都是需要土壤來滋潤的,實力不夠,連產生野心的資格都沒有。可如果實力足夠強,自然而然也就滋生了野心。
因此,輪到王羽封賞的時候,就成了擴張封地與食邑為主了。四鎮將軍這四將軍,除了是四鎮將軍之外,同樣更有世襲公爵之位,自然是有封地和食邑的。
不過,朝廷封賞封地與食邑,對於王氏來說,也隻是多增加點表麵上的麵子和光彩罷了,但在實際上,其實什麼也沒有得到。
畢竟,經過這幾百年的時間,就連燕北道都已經明裡暗裡控製在鎮東將軍府的手中了。就算封地與食邑擴大了,但這些依然還是在燕北道的範圍之內,本質上並沒有給他們什麼東西。
不隻是朝廷,王羽與東夷之間戰事的消息不斷傳來,大蒼其他勢力同樣反應不少,而反應最強烈的就當屬如今正位於燕南道的肅王皇甫明澤了。
實力,唯有實力,終歸才是一切的保證。在石之軒的建議之下,趁著朝廷所有的力量基本都已經被牽製住,這個時候再難分出多餘的力量來對付自己。因此,肅王皇甫明澤決定在燕南道紮下根來。
如何紮下根來,那最直接的辦法,當然就是將燕南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而想要做到這一點,除了拉攏各地官員之外,也不排除使用大軍征伐的暴力方式。
至於封地的問題,已經被皇甫明澤主動放棄了。當務之急,發展實力比其他所有的一切都要來的實在。
因此,此時此刻,肅王集團與朝廷之間幾乎是要明明白白撕破臉了,剩下的也隻剩下表麵上那塊遮羞布了。
如果沒有那些內憂外患,朝廷早就直接將肅王打入到叛逆的行列,而後發兵征討了。當然,如果大蒼沒有那些內憂外患,肅王皇甫明澤也沒這個膽子直接這麼乾了。
可正是因為現在有了這些內憂外患,而相比皇甫明澤,短時間之內,依然還是那些內憂多患對於大蒼的威脅還有一些。因此,此時此刻,朝廷也真的很難再調動力量去阻止皇甫明澤了。
之前,石之軒剛剛投效皇甫明澤的時候,給皇甫明澤提出的建議便是明掌燕南,暗助三王,外聯強援,等到實力充足,甚至還可以借著那一份聖旨正式登基稱帝,和皇甫明昭爭取大義的名分,在正麵上和朝廷打擂台。
而外聯強援,這在大蒼之內的強援有哪些,當然是那家大豪門、大世家了。
那四商不用說,有錢有糧。這些東西,那一個勢力都缺不了的。如果有了四商的支持,那就相當於你的勢力已經有了快速發展的動力。
而四府,也就是四大將軍府,他們的力量就更加直接了,有足夠的兵力,在天然上就有足夠的底氣。
而剩下的那幾個世家,他們有足夠的人才和關係網。這些大世家,通過聯姻的方式,將他們都綁在了一起。所以,即便是在和皇權的“鬥爭”中,除非有嚴重的政治動蕩,否則大家都會安好。
而這其中,距離皇甫明澤最近的自然就是位於燕北道的鎮東府了。而經過這一戰之後,鎮東府的威望必然更甚。因此,皇甫明澤便更加想要想方設法將鎮東府來拉攏到自己的戰船之上了。
當然,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幾百年來,四鎮將軍府終歸是與朝廷一直都站在一起的。
四鎮將軍府就算是哪一個有反心,但其實也很難有什麼發育的土壤。四家本來是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其中一個如果有反心的話,剩下的三家憑什麼支持你,而不支持朝廷?
除非這四家全部都有想要翻身當老大的心思,否則,如果隻有一家有這個心思的話,其他三家是不可能支持他的!不可能原先明明是一個平等的地位,但偏偏要過去給人家當小弟,去選擇低人一等。
四鎮將軍府的實力強大嗎?想必這點沒幾個人會懷疑。不過,這是在四鎮將軍府全部都聯合在一起的情況下,這股力量才會足夠強大,才會成為朝廷一直以來的心病。
如果僅僅隻是單獨的一個將軍府拿出來的話,對朝廷而言,也就無法成為他的心病了。畢竟,單獨的一個將軍府,麵對朝廷的力量還是有些弱小了。更彆說,四鎮將軍府都處於邊疆的位置,這裡本身就牽製他們大量的兵力。
也正是基於這一點,四鎮將軍府這幾百年來才會一直堅定地站在朝廷的身後,才會一直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而皇甫明澤如果想要取得鎮東府的支持,其實這機會並不大。畢竟,除非皇甫明澤有那個本事,將這四府全部拉過來,否則,這中間一個搞不好的話,就可能引起這四個將軍府的分裂。
不過,就算機會並不大,但皇甫明澤總要去嘗試的。嘗試了就算機會再渺茫,但還有機會,但如果不嘗試的話,那就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