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氣一境就殺不得通脈二境麼?”
聽到這句認真的發問,魏揚不由怔住。
爾後,他對上紀淵那雙冷厲眸子,像浸過涼水的刀子格外清亮。
心中一動,深有感觸,無奈輕歎道:
“九郎,有時候性子不要太烈,當退則退。”
自己當年就是因為不肯低下頭、彎下腰,
這才被逐出飛熊衛,落個慘淡收場。
“我心裡明白。二叔常說,謀定而後動,三思而後行。”
紀淵咧嘴一笑,收起眉宇間的冷峻神色,頗有幾分純良味道。
“你呀……跟我以前一樣固執認死理,不會聽人勸。”
魏揚搖了搖頭,粗豪麵龐閃過複雜神色。
作為朔風關內拚殺數十年的精銳悍卒,他自然察覺得到紀淵身上那股子殺機。
隱而不發,似有若無,但真切存在。
換做是彆人,得知大敵當前突破境界,
多半會想著如何躲過去、避開來。
哪有像九郎這般,反而要主動迎上去、生殺心。
實在太凶橫了!
完全不像是個十五歲的少年郎!
“服氣戰通脈,也不能說毫無勝算。
雖然境界的確是一道鴻溝,但那隻是對於凡俗之輩設下的關卡。
生死之前,決定誰能活下去的,
除了境界層次,還有武功、兵器、先機、心性等諸多因素。
通常來說,三境之下,都有越級斬殺的可能,
尤其是在戰場上,此種例子並不少見。”
魏揚仔細思忖了片刻,認真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倘若你真想殺一個通脈武者,首先要弄明白境界之間的差彆、差距。
服氣之後,就是通脈。
當你跨過外煉、內煉兩個層次,打通血肉筋骨的那層隔膜,
使軀體連為一體,內氣暢通無阻。
這個時候,你的血氣、精氣已經壯大到難以提升的飽滿程度,如同一方蓄滿水的池子。
那如何繼續挖掘潛能,衝破人身桎梏?
答案是凝練內氣,聚為正脈,自成內天地。”
魏教頭搬來一把板凳,鐵塔般的魁梧身子坐在院子裡,開始正兒八經教紀淵如何殺人。
“你的內氣積蓄充足到極點,便可以按照功法所述,
於四肢、軀乾、頭顱各處,凝聚出不同的氣脈。
這是一個耗時耗力的漫長過程,有些人武骨平平,終其一生可能就卡在這裡。”
紀淵眸光浮動,暗自想道:
姓林的早個四五年前就突破到通脈二境,如今仍然不得寸進。
應當是武骨稀鬆,天賦平平之輩。
魏揚停頓了一下,講得更仔細了一些:
“拳掌指爪、擒拿功夫,凝聚的就是‘手脈’,
輕功身法多為‘足脈’,
除外還有其他劍走偏鋒的功法,比如觀氣、望氣的定‘目脈’,
旁門左道喜歡走‘心脈’。
儒門是‘陽脈’,下行脊柱大龍,上通顱腦天門,可以養浩然氣。
道門主要研究‘衝脈’之法,此為諸多氣脈最難的一道,貫穿全身,是氣血中樞,
練成之後,肉身無漏,達到斬赤龍、降白虎的層次。
至於佛門,本就有六神通的說法,手、足、心、身皆可凝聚氣脈,並無固定之選。”
紀淵聽得入神,
服氣一境是打熬根基,強壯體魄,
仍然停留在拳腳招式、肉體凡胎的地步。
等到了通脈二境,於人體凝聚氣脈,自成內天地。
從而帶來各方麵的強化。
內氣、血氣、力氣……都會迎來一個巨大的蛻變。
二十歲之前能突破通脈二境,可被列為講武堂的天才之選。
“這麼看,一境與二境之間相差其實不小。”
紀淵挑了挑眉,他有上品內煉虎嘯金鐘罩,加上百步拳、劈空掌兩門殺伐武功。
整體戰力,放在服氣一境應當算拔尖的。
“俗話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九郎,你要殺一個通脈武者,最好知道他凝聚的氣脈在什麼地方。
楊休他所練的武功,是涼國公的龍虎大擒拿,必然從手脈開始。
所以,你彆跟他硬碰硬,以掌對掌,以拳對拳,這樣很難討到好處。
遊走,纏鬥,才是上策。”
魏揚麵色沉重,傳授著個人經驗。
在他看來紀淵從未與人進行過生死之戰,加上楊休境界高了一層,恐怕很難贏下擂台戰。
能保住這條性命,就已經足夠。
“多謝教頭的指點。”
紀淵拱手道謝,麵如平湖一般,不起分毫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