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聞人升就知道,如果黃太吉知道了自己已經派兵北上,不會這樣高興的。
而他的隊伍,從臨時港口出發,一直深入到200裡時,終於遇到了危險。
女真人騎兵開始出現了。
一開始是三五成群,後來十幾二十個。
他們騎在馬上,甚至站在馬匹上,遠遠向著大軍眺望。
那一雙雙熊狼一般的眼神,死死盯著這一支隊伍。
裡麵充滿著仇恨。
他們開始不時絞殺北上軍的斥候們。
很顯然,北上大軍的斥候在這種絞殺中,肯定是不行的。
他們一直就沒有怎麼打過陸戰,一直都是海上。
好在他們也有優勢,那就是有著千裡鏡,還有著更好的甲胃。
打不過,可以逃走。
對手如果追趕,就用短火銃攻擊對方的馬匹。
那些子彈威力很大,而靠馬匹追擊,就不能用強力的步弓,靠騎弓威力太小。
破不了騎兵的鎖子甲,和馬匹的皮甲。
但是足夠可以驅趕走這些斥候們。
斥候們很快就回到大軍之中。
這一下麻煩就大了。
斥候打不過對方,那就等於戰場地圖被屏蔽了。
敵人從哪兒來?有多少,在哪兒有埋伏?
是不是要包抄自己的後路。
這些都是一無所知。
現在想要更多的戰果,就要進一步進攻。
但是那樣的話,危險就很大。
對方可以悄無聲息地抄自己後路。
然後挖掘壕溝封鎖退路,這是八旗的拿手好戲。
聞人升的士兵輸出主要是火器。
這火器威力大,但消耗也大。
一旦火藥沒了,主要輸出就費了。
靠長槍兵和盾牌兵,是對付不了八旗的步兵和騎兵的。
他們身披重甲,列陣而戰。
又有強力的步弓,這是漁獵生活帶來的天賦。
如果這樣對陣,盾牌兵能防護住一時,但對峙起來會很吃虧。
盾牌會消耗太多力氣。
現在要怎麼樣獲取戰場情報?
聞人升沒有給出指點。
義子甲派出了使用重型火繩槍的步兵小隊,結合騎兵當斥候。
以步兵來掩護騎兵。
他們靠著自己的重型火繩槍,來驅趕打退敵人的騎兵。
敵人騎兵除非下馬用步弓,否則的話騎弓造不成有效殺傷。
但步弓威力大,卻不追求射程和射速,而是在於破甲。
但重型火繩槍的射程能夠達到200步,遠遠超過了女真步弓的射程,威力也遠遠超過了。
破甲是很容易的。
需要用叉棍來做支撐。
於是借助步兵的驅趕,對方珍貴的斥候,在損失了幾個之後,就不再靠近這些小隊了。
打起來太虧了。
要知道這些斥候個個可以說都有資格當白甲兵,甚至還有人能當上葛布什賢。
斥候是軍隊中最精銳的士兵來充當,沒有之一。
誰要是用雜兵當斥候的話,這個將軍不是傻子,就是不想活命了。
情報在戰爭中永遠是最重要的。
就這樣,小隊步兵配合騎兵的方式,終於趕走了圍繞在大隊人馬周圍的女真騎兵們。
他們往往一看到小隊接近就開始撤退了。
沒人會傻到衝鋒對抗的。
即便是有可能衝散,但在那之前,200步內,也要挨上兩輪射擊,一共是60到100發槍彈。
命中率很高。
因為對方打的是馬。
沒了馬匹,那他們這些斥候也跟著完蛋了。
很快,新的情報就到來了。
前麵有三百人左右的一隻女真人隊伍,正在前方紮營。
那是一條河流,上麵隻有一座橋。
對方正在橋的後麵設立營帳。
三百人的組成,分彆是白甲兵30個,披甲八旗丁200人,還有70個蒙古和女真混合的騎兵。
很顯然他們是以步兵為主。
300人全部是戰兵。
可以正麵擊敗大明幾千人都不出奇。
而現在,他們很顯然也有自信堵住7000人的奇怪大軍。
隻是他們明顯不知道對手的底細。
義子甲叫來其他四人,開始商量接下來的安排。
“他們隻有300人,竟然沒有逃跑,反而在紮營,很顯然是為了阻止我們,並且等待援軍彙集。”義子乙說道。
“既然如此,我們要抓緊打探清楚這條河的上下遊,防止對方包抄。”義子丙立刻說道。
“這個我已經去做了,我命令他們不惜代價也要摸清上下遊的情況。”義子甲點頭道。
“現在我們對地形不熟悉,他們對地形很熟悉。我們最好是撤退,撤退到海港去。”義子丙又說道。
換源app】
他顯然是個保守的。
作戰中總是有三派。
積極的,保守的,中立的。
義子甲沉默了。
撤退最安全,可是這樣就沒有什麼戰果。
女真人也很聰明,他們並沒有靠岸。
而是在遠離海岸的平原上耕種。
而且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和包衣,破的莊子加起來,也就是抓了兩千多包衣奴才,殺了一百多老弱病殘的女真人。
可以說基本沒有啥戰果。
完全是大虧本。
這一趟北上的運費和各種消費,光是死去的馬匹就遠遠超過這些戰果的。
如果就這樣退了,下次再來打,就打不起了。
因為沒有性價比啊。
這樣的戰鬥,女真人可以支持一百次,他們卻隻能堅持兩三次。
所以必須要繼續戰鬥。
至少要有足夠的收獲,或者是戰爭經驗,或者是戰爭繳獲。
想到這裡,他立刻道:“馬上通知後路上的護衛隊,讓他們嚴密監視後路的動向,一旦有敵人斥候出沒,馬上來稟告。並且讓他們儘量驅逐和殺死後路上之前碰到的斥候,不能讓他們摸清我們的後路。”
很顯然,他足夠謹慎和小心。這也是聞人升特意挑選出來。
第一次作戰,寧可謹慎賠本,也不能大膽冒進,全軍覆沒。
很快眾人就開始運轉了。
“我們的目標,最低也是殺死眼前的300女真戰兵,最高目標就是繼續深入,打到女真人的第一個城池陽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