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大家的創造力。”
李翰林搖頭道“趙師傅,你這是異想天開。”
“沒有尊卑秩序,如何維持工坊的運作?”
“有人反對你,如何讓令通行?”
“人人平等,那不亂套了?”
“我大明之所以能立朝,就是建立在尊卑上下之上的。”
趙鐵柱堅持道“李大人,正是這種等級製度限製人們想法。”
“何況,你們這裡也有人說過,君臣父子,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
“不可,天下沒有不是的君父,我們做臣子的就是媳婦,君父就是婆婆,隻有媳婦受委屈,哪有婆婆受委屈的道理?”李翰林立刻道。
趙鐵柱一聽,這話你也就是在大明說說。
他搖頭道“想要實現工業化,想要將產品做起來,首先就需要平等,大家在權利上平等。不能仗勢欺人,有規矩來保障自身。”
“還要達成共識,有製約能力,這樣大家才能保障自己的財富,才能激發消費與創新。”
“不然的話,隻會造出一堆廢品,隻會搞得一團亂麻。”
李翰林有些聽懂了,但大部分還是聽不懂,而且越聽越彆扭。
不過他猜測對方所說,應該是孟子的想法。
但孟子早就被推倒了。
誰用孟子的學說,誰就考不中舉人。
至於秀才,都很難。
就是因為孟子說義,講究君臣父子,要同等,也就是說君不講恩義,臣子也不講忠心。
這就是大逆不道。
而且對方不光是說君,也是在說父子。
父對子不好,子也可以不儘孝。
這顯然是觸碰了禮法的根基。
而且他還感到一陣恐慌。
對方賺錢無所謂,但觸碰到禮法根基,那就是死路一條。
自己和這人摻和在一起,也是死路一條。
於是他隻說了幾句,就匆匆離開。
他要想個辦法,解決這事
這場辯論悄悄在工坊內蔓延。
南人們和工坊的土著工人都參與了進來。
一些人偷偷支持李翰林的觀點,認為沒有尊卑秩序,工坊將陷入混亂。
而另一些人則認同趙鐵柱的理念,認為平等才能讓大家做好事。
也不會讓一些不懂行的管吏亂插手。
……
這一天,李翰林又來到工坊。
他將眾人召集到一處高台之下。
他聲色俱厲道“諸位,我大明之所以能夠繁榮昌盛,正是因為我們遵循儒家之道。”
“上下尊卑,君臣父子,無不嚴格。”
“如果任由南人宣揚平等,秩序何在?禮法何在?”
“到時候,父親不是父親,兒子不是兒子,這不天下大亂嗎?”
“以後此事絕不可再說!”
趙鐵柱則反駁道“李大人,大明繁榮?不見得吧?”
“我所見之地,到處饑荒。”
“遍地流民,雇工價格已經便宜到一月給吃飽飯就行了。”
“這也能叫昌盛?”
“為什麼如此,你想過沒有?”
李翰林聞言大怒“你這是汙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你這廝,朝廷看你們還有些恭敬之心,才讓你們進京開辦工廠。”
“沒想到,你竟然趁機汙蔑朝廷!”
趙鐵柱不屑道“汙蔑,我隻不過是將你們的實情說了出來!”
他很清楚,工業化的唯一條件,就在於平等和製衡。
簡單來說,不能頭上有一個祖宗,一句話就將你的成果拿走。
其實也不是完全平等,隻要勢力之間,能夠有所製衡就行。
在這一點,那些真正的封建邦國,反而容易進入工業化。
因為他們的領主與國王之間,是製衡的。
領主可以比較簡單地轉化成大工廠主。
他們的產業可以保持。
而在大明這種隻有一個皇帝的地方,即便你是大臣也保不住產業的。
因為大臣也會下去,也會隱退。
那時候產業就不行了。
就像徐階一樣,興旺時有大量土地,一旦下台,也要吐出來。
這隻是一個縮影。
歸根到底,這裡沒有所謂的製衡,是一個完全不穩定的係統。
隻要皇帝和不同勢力之間,發生地位改變,財富和工廠就會丟失。
而地位改變是很快的。
十年,就足夠一個看似高高在上的大臣,迅速跌落下去。
這點時間,如何讓工廠主自己保護自己?
這就是缺少製衡,帶來的惡果。
以前的趙鐵柱,也沒有想到這一點。
直到他穿越後,在與其他穿越者的碰撞中,還有親自做事時,經曆了官吏的掠奪,才明白如果沒有製衡與平等的概念,那麼即使發展起來,也會被人侵吞。
而現在,他們構造不出新的製衡的勢力,那就需要形成一個能夠保護每個人權益的體係。
並且讓人人達成共識,大家主動起來維護它。
尤其是深入人心,將掌握力量的皸隊,有這種共識。
這才是最根本的。
隨後他與李翰林爭辯起來。
這李翰林雖然不爽,但好歹還是有風骨的——不屑於用衙門那一套對付和自己辯論的人。
畢竟他覺得那很濁。
這一場辯論,雙方持續許久。
直到夕陽西下,工坊內的氣氛依舊緊張。
李翰林獨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沒有坐轎子。
而是心中充滿了疑惑。
他知道趙鐵說的話都是真的。
大明現在是日落西山。
一百五十年了,眼看著就完蛋了。
真的有這種感覺。
凍死的流民越來越多,土地越來越少。
朝廷年年赤字。
甚至官吏的錢都發不出來,這不是王朝末日跡象嗎?
他覺得趙鐵柱的話,難道是對的?
不過,即便搞了人人平等,就能救大明嗎?
他仔細想著,如果人人平等,那土地兼並就會困難許多。
不會有人靠著舉人的身份,來免去太多稅收,其實舉人本來不能免去多少稅。
按照大明律,最多免本人五十畝地就到頂了。
但是因為舉人有著官場關係,所以具體執行時,截然不同。
書辦和衙役們算賬時,凡是舉人老爺的地,基本上都是算成下等田,旱地,差地,如此一來,收的稅就少很多了。
再進一步,慢慢地乾脆不收了。
這就是為什麼舉人以上,會有很多人投獻。
律條是一回事,衙役書辦執行起來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人人平等,舉人老爺和小民一樣,那衙役們就不會區彆對待。
能想到這一點,就說明李翰林不是通常的書呆子,他是真接觸過實務,親身經曆過的。
因為他就是從秀才舉人一路考上來的。
親身體會過衙役書辦的態度變化。
喜歡神秘讓我強大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神秘讓我強大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