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艦隊在恩鳥港休整了五天,第六天又揚帆起航,分為前鋒和主力兩支分艦隊,向西殺奔了好望角海域。
四天前,不到兩千科薩騎兵在陸戰衛百戶的帶領下,攜帶四門野戰炮由陸路前往了桌灣,預計在第11天抵達。
洪濤率領的艦隊即便是頂風,四天時間也能走完600公裡航程。艦隊和騎兵相差的三天,就是計劃中進行海戰的時間。
“燕不死,這兩年在恩鳥港駐守苦不苦?”
除了洪濤帶來的12艘秦級戰艦,原本駐紮在恩鳥港的2艘秦級和1艘廣州級武裝貨船也加入了救援艦隊,其指揮官是印度洋艦隊的正三品昭勇將軍。
縱觀海軍各艦隊,以正三品勳銜任艦長的不能說沒有,也算得上鳳毛麟角。從建立海軍開始就服役,二十多年來頂多也就熬到四品左右,靠資曆升勳銜是非常慢的。
燕不死確實是第一批參加海軍的海戶司畢業生,但他沒參加過任何一次大戰,比如馬尼拉、沙廉港等,甚至不曾跟隨皇帝首航過好望角。
仍舊仕途通順的原因隻有一個,兢兢業業在海運都司服役了二十多年。從領航員做起,到大副再到艦長,最終混到了海運都司都指揮同知。
指揮著運輸船隊跑遍了從錦州鬆山港到恩鳥港的所有港口,為海軍、陸軍、戶部、皇室和災民運輸過無數噸補給、糧食、人員、設備,從未出過紕漏。
陸軍、海軍將領隻要遇上戰事,隻要不犯傻早晚都有出頭之日,唯獨他和海運都司的官兵們始終在幕後,勞動強度和危險並不比前線低多少,立功和出名的機會卻低的可憐。
這倒也不是總參謀部歧視海運都司,主要是這個部門的官兵來曆比較特殊。自打有了預備役都司,海軍的兵源就有了保障。
但並不是每個報名想參加海軍的新兵都能通過考核獲得機會,被刷下來的新兵該怎麼安排呢?他們好歹也經曆過一年多的訓練,隻是因為某種技能不達標才無法加入海軍,直接放棄有點可惜。
於是海運都司就成了安排落選海軍新兵的重要途徑,他們可以在這裡繼續實現接觸大船和大海的夢想,同時強化自身能力彌補不足,然後在每年都有的考核中再次證明自己,獲得加入海軍的機會。
除此之外,每年還有一批退役的老海軍不想離開大海和大船,自願加入海運都司繼續發揮餘熱。
一堆老頭領著一群小夥子子就是海運都司的現狀,但凡個人能力足夠的新兵,即便到了這裡,過不了兩三年也會通過海軍考核遠走高飛。剩下的不能說是殘次品吧,反正距離正式海軍都差一些。
這樣的部門本來就缺乏競爭條件,乾的還都是後勤的活兒,被人忽視和默默無聞也很順理成章。
像燕不死這樣根紅苗正的海軍軍官,當初是服從命令從海軍裡被抽調過來搭建海運都司骨架的,服役了這麼多年,在海運都司正常運轉之後全陸陸續續想辦法調回了海軍一線。
燕不死的性格比較悶,少言寡語,不善交際,等於是被遺忘在海運都司裡了。直到印度洋艦隊新組建,非常缺乏有經驗的艦長時,時任海運都司都指揮使安傑羅才鼓動燕不死報名試試。
用他的話講,你這麼年輕又是科班出身,要資曆有資曆要經驗有經驗,不應該窩在這裡養老。凡事都要爭一爭,否則天上不會掉餡餅。
事實證明安傑羅說的太對了,如果燕不死不主動報名,海軍參謀部裡那些海戶司的學弟們真想不起他這位老學長。
然後這件事被海軍都督黃南平知道了,在開禦前會議時無意中透露給了皇帝。
洪濤在問過安傑羅詳情之後,當場拍板給燕不死升勳兩級,從四品一下子到了正三品,以表彰他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做好每份工作,還不爭不搶不圖名利的精神。
於是在印度洋艦隊裡就出現了一位比大多數都指揮使勳銜還高、資曆還深的艦長。皇帝雖然獎勵了他,但卻不建議海軍讓燕不死擔任太高的指揮職務。
原因很簡單,貨運航海經驗再豐富,畢竟與海戰有區彆。最好能從中級軍官做起,先把這一課補上,再根據表現決定是否升職。
燕不死倒也沒在意職務,在沙廉港服役了兩年依舊是平平穩穩,換防到恩鳥港剛剛兩年。如果英西聯合艦隊不來襲擾,再過一年他可能又換防到其它港口駐紮了,還是趕不上正正經經的海戰。
“萬歲爺,學生不苦。這裡雖然距離基地比較遠,卻很富饒。海裡有成群的鯨魚,陸地上有大片肥沃的土地和數不清的動物,吃喝不愁。
當地的黑人也很熱情,每次上捕鯨艇做培訓時都把最好的禮物送給我們,還邀請去他們家裡做客。
您看,這是用大象牙齒做的刀鞘,上麵鑲了很多金銀和寶石。如果拿回廣州出售,說不定能換一艘單桅小船。”
燕不死也不是不善言語逆來順受,幼年時的悲慘生活和之後的經曆,造成他隨遇而安的性格,隻要不是特彆困難,就非常容易滿足。
在常人眼裡生活條件最艱苦的恩鳥港駐紮任務,到了他這裡卻沒有半點抱怨,眼睛裡看到的都是快樂、幸福的一麵。
“你也快四十了吧?結婚生子了沒有,家庭生活是怎麼考慮的?”對於這些海戶司畢業生,洪濤全都當成了晚輩,有時間有機會就關心關心。
由於他們大多在軍伍中生活,從小沒怎麼接觸過異性,婚姻很容易被耽誤。彆說二十歲之前成家,有很多人年過三十了還單身呢。海軍更是重災區,官兵們常年在港口間換防駐紮,就算想找媳婦也沒條件。
為此海軍參謀部特地成立了一個小部門,專門在各地替這些軍官們尋找有意的女子,然後用通訊船拉到馬尼拉港去與休假的官兵們見麵待幾天。
但效果並不太好,主要是良家女子不習慣這種拉郎配的模式,必須得有家長過目,然後經過媒婆下定,最後才能談婚論嫁。
本章完
喜歡不明不清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不明不清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