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讓你女兒懷孕怎麼了!
第774章為難的房玄齡,嗨皮的師兄二人
夜色已深,房玄齡的書房中,燭光閃爍,燭光下,他坐在椅子上,對著案幾上的兩封信,看了又看,看了又看。
筆和紙就放在案幾上,但遲遲不肯動筆。
他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兩位老師,他的第一位啟蒙老師是盧愷,範陽盧氏的大儒,曾經在稷下學宮講學。
他與盧愷的相識,還得從他七歲的時候說起。
房玄齡是出生於官宦之家清河房氏,他曾祖父就是北魏的鎮遠大將軍,後來做了郡守,被封為武伯爵位,他祖父同樣是地方二把手,他父親沒有走仕途,但卻是山東儒學大家。
房玄齡自幼耳濡目染,繼承了祖上的遺風,七歲就博覽經史,能文善詩,又跟隨他父親學習了一手優秀的工草隸,在當地都被稱為小神童。
當然了,這可能也有房家為了房玄齡的將來,誇大其詞,故意為房玄齡搖旗呐喊,希望得到更加厲害人物的關注。
然而,還真就有這麼一位稷下學宮的大儒,在遊學期間,碰到了房玄齡,一老一少兩人交往中,彼此竟然很是融洽。
房玄齡給盧愷的第一印象是聰慧,孝順,善良,能言善辯,每一個細節中,都透露著儒家君子的風範。
於是,他尋到了房玄齡的家長,沒想到盧愷和房玄齡的父親是好友,隻是多年不曾見過麵。
隨後,房玄齡便拜入了盧愷門下,學習啟蒙知識,後來又跟隨盧愷前往稷下學宮,跟著盧愷學習了兩年儒家經文。
到房玄齡十歲的時候,他已經讀完了諸子百家的經典,寫出的文章,都能讓盧愷嘖嘖稱奇。
房玄齡十八歲時,他便前往齊州,去參加科舉考試,沒想到一舉就考中了進士。
隻是,他的報負是在朝中為官,與朝中的大佬們一起討論國家大事,可現實卻給了他一個冷耳光,朝廷讓他做一個縣的縣尉。
就這個芝麻官,就算他不去可靠,以他們家的家世,隨便就能弄一個官來做。
並且此時正處於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處反賊攻打城池,占山為王,他這個縣尉,拚死也護不住即將倒塌的大隋江山社稷。
他親眼經曆了那些山匪打家劫舍,強搶民女,殺人如同殺畜生一般,在這亂世,道德倫理崩潰,律法形同擺設,誰的拳頭大,誰的刀快,誰就有理。
於是,他毅然決然辭去了縣尉一職,開始遊曆天下,尋找誌同道合的朋友,尋找能力挽狂瀾的主公。
在他遊曆的途中,便見到了他人生轉折的第二個老師,此人名為王通,是隋朝的大儒學者。
房玄齡拜訪這位大佬,大佬為人隨和,兩人相談甚歡,覺得遇到了知己一般,在探討的過程中,房玄齡這才意識到,他知識的匱乏和對這位大儒的大格局所震撼。
於是房玄齡厚著臉皮,便拜了王通為師,跟隨王通學習了兩年時間。
可王通此人行蹤詭異,有時候天不見人,有時候幾個月甚至一兩年都消失了。
恰逢此時,各處暴亂越演越烈,大隋的江山岌岌可危,房玄齡聽聞留守晉陽的李淵,也在晉陽造反了。
聽聞李淵的二子李世民為人義氣,愛護百姓,打仗勇猛,有勇有謀,他便前往投奔李世民。
這一去就是好多年,他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連戰連勝,打下了大唐的半壁江山,終於建立了大唐的江山社稷。
後來他再次去拜見老師,這才發現,沒想到跟隨李世民一起打江山的人中,好幾個都是這位老師的得意弟子。
這些年來,他經常去拜訪老師,老師給他講了許多的道理,讓他受益匪淺,在朝中遊刃有餘,如今才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左相位置。
沒有兩位老師的教導,他房玄齡何德何能,能有如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