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樣想來,我所在的文明,真的無法用現代人的角度去思考呢。”
莎克雅有點悻悻的結束話題。
“倒也不用灰心,都是生物和文明,共同點應該很多的。不然,古代人怎麼去和外星文明交流呢?”
敖雪這話倒是說得沒錯。
“那麼為什麼這些教徒們他們很多人感覺都不壞,但是是環境逼得他們”
莎克雅歎口氣道。
“之前那幾個押送我們的年輕教徒,看起來比隆盛他們大不了多少,四肢健全,不去好好工作,跑這裡來湊什麼熱鬨?”
“嗯每個人都有本難念的經啊。雖然我也挺看不起他們的,但是有個概念叫做勞動異化,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
“怎麼突然講起政治書上的內容了?”
莎克雅隻是在課本上看見過這個內容,但是並沒有去思考過。
“看起來你是知道的,不過沒有去思考過。”
敖雪笑笑。
“我們一族也經常去考察地表的人類。這個東西可謂是貫穿了人類的曆史。也是他們這種絕望的來源吧。”
對於物的價值很好理解,它所創造出自帶的屬性,它所針對的功能,有它人為創造出來的價值意義存在。
人,本質上說也不儘相同,雖說這是將人物化的表現,或是說這是形而上給予所有世間有形的存在的一個假定。
在此基礎之下,人類個體而言,常有的一個核心的矛盾即是“價值的缺失”。
這個文明最大的弊端,在敖雪看來就是這點。
這些個體價值的缺失成為了一種頹喪的價值取向,其本質上是個體勞動的缺失。
“這個產品越多,他自身的東西就越少。工人在他的產品中的外化,不僅意味著他的勞動成為對象,成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著他的勞動作為一種與他相異的東西不依賴於他而在他之外存在,並成為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意味著他給予對象的生命是作為敵對的和相異的東西同他相對立。”
作為人,在此為工人。其本身,是需要進行勞動產生自我的價值和物質的價值,內部是對精神的認可,外部是對肉體的維持。
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下,對於勞動獲得的滿足感成為了人們行動的基本原理,可是在很多情況下,勞動卻成為了工人的對立麵。
是勞動頂替了工人存在的價值?
又或是說工人給予勞動對象的價值,而反過來正是因為勞動對象的價值,工人才擁有了所謂的價值?
舉個也許不恰當的例子,原本工人所物化擁有的價值,在高科技發展的當下被機器自動生產所代替,那麼是否人本身即失去價值?
是勞動的結果促成了資本的生長,而作為勞動者本身,在大多數情況下則與勞動產生的價值相悖。
勞動成果不決定自身的價值,隻是成為了資本上升的動力,而資本上升對勞動者成為了變相的剝削。
勞動對工人來說大多數情況下是外部對肉體的維持。
這和人類本身的屬性相違背。
在工人群體中的大多數中,勞動都非自己主觀驅使。
這樣便產生了異化,因為勞動是外在的,不屬於自己的本質,就成為了折磨的一種原因。
這樣反而使人區彆於動物性的邊界產生了模糊,勞動使得人之所以為人,無論是腦力還是體力,但正因為勞動價值相悖,人反而在創造勞動價值中感覺得不到價值。
這些人,在實現簡單的動物機能時卻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得感受愉悅,這就是自我的異化。
而這一切的源頭正是勞動中所得不到正確的價值和回饋,說白了就是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似乎有些懂了。”
莎克雅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