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大梁國從落水開始!
大梁院試已經接近鄉試,由皇帝欽派的翰林院學士擔任學政主持,又分主考官和同考官相互監督。
考生交上試卷蓋章後由彌封官將試卷中有姓名的一頁折起進行編號,再經過眷錄、校對才到考試官手上評閱。
兩位同考官就先進行批閱,然後再交由評閱的主考官決定,目的在於判斷同考官的評閱是否合理公正。
待主考官和同考官對試卷做出相應的批語,最終評閱結束之後,還會進行備份,以待日後查詢。
可以說朝廷取士很嚴謹,從第一關院試開始又進一步提高考試的公平性,避免出現徇私舞弊等情況。
而且這一場考試通過率極低,比童生試難了十倍不止,不少讀書人考了幾十年就是卡在這一關還是童生身份。
顧文軒已經連續獲得案首,周半夏不擔心他過不了院試,一般情況下府案首就是板上釘釘的院試前十名。
她擔心的是大江。
與周夫人聊了家長裡短,從中得知大江依然起早貪黑溫習,周半夏倒不驚訝,大江目標盯得很高。
他的目標是廩生。
秀才也分等級。
有句話叫秀才好做,歲考難。
過了院試成了秀才並不是代表功名一直在,這裡麵還有一個歲考。
學政在任三年,兩試諸生,先以六等試諸生優劣,謂之歲考。
一等是廩生,二等是增生,三等是附生,四等要訓誡,五等廩生降為增生,六等暫時開除出秀才隊伍。
目前還無須擔心歲考,但關鍵還是廩生名額,若不是開榜直接中生員名次一等前者被定為廩生,等歲考想成廩生則會更難。
概因這裡麵還有一條規定,歲試三年一考,生員必須參加,因事無法參加歲考的可以補考,如果三次不參加就革去生員資格。
問題就出在因事這一點上。
守孝無須參加歲試,名次保留,誰家沒有個老人;遊學在外趕不回來,也姑且保留名次。
於是前麵的名次保留,後麵三年兩次院試的新廩生到了,往往一個秀才在歲考的時候考到一等,想成廩生也有的等了。
當然,一般情況下,秀才不會傻等,與其等一個廩生的名額,還不如去闖鄉試,中了就是舉人豈不是更好。
總而言之,她大弟定位很準確,難就難在院試不是府試,想大江再考個前十名,她都不敢奢想。
好在前二十都是廩生,可前二十又何其難,一個行省的童生不要太多,又不能像顧文軒一樣中案首占便宜。
再聽說擔任這一屆院試主考官的是誰,周半夏真要愁死了。
這一任的學政大人終於確定下來了,既不是高(高府)派,也不是王(錢夫人娘家)流,占不到優勢了。
原本她還心想著隻要是這兩派的人馬擔任本行省此次學政當主考官,有對方曆來文章借鑒,文風不成問題了。
如今嘛,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