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前腿,則因為有一部分肥肉,可以讓口感更加豐富。
挑這三個部位準沒錯。
這也是很多食客前輩總結出的經驗。
徐佳佳恍然。
沒想到吃個涮羊肉,還有這麼多的學問和奧妙在其中,也是厲害了。
涮羊肉,也叫羊肉火鍋。
說到火鍋,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川蜀的火鍋。
但其實,早在三國時期,火鍋就已經出現了。
而川蜀火鍋的發展,不過百年。
隻不過,後麵成為了火鍋的代表。
其實北方火鍋發展的曆史,時間更早,曆史也更長。
烹煮鼎食,便是火鍋的最原始版本。
當然,現在更新迭代已經變了模樣。
涮羊肉的吃法,最早是因為北方地區,遊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冬季漫長且寒冷,而他們所處的草原,牛羊多而蔬菜少。
於是飲食文化,也以吃羊肉牛肉為主,又因為氣候條件,習慣一邊開鍋烹煮,一邊進食。
這是氣候和美食,文化交流結合的結果。
涮羊肉也就在這種環境下,應運而生了。
後來,傳到了更多地方。
尤其是老北平的涮羊肉,更是融合了各地的涮羊肉風格,成為了其中的佼佼者。
在北平,提起“涮羊肉”,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吃法簡便、味道鮮美,深受廣大老百姓歡迎。
又因老北平人喜歡用銅鍋烹飪羊肉,所以大家夥也把涮羊肉稱為“吃鍋子”“涮大羊”。
東北這邊也是有涮羊肉存在的,但跟北平那邊的吃法,又有一些區彆。
當然,在七八十年代,大部分家庭,能吃上涮羊肉的次數,屈指可數。
如果不是因為徐清風這次恰好打到了黃羊,相信何春花和徐和平也是不舍得吃涮羊肉呢。
“媽,你也不用心疼,明天咱們去把那幾百隻黃羊給抓了,到時候,連續吃上半個月刷羊肉都夠了。”徐清風安慰何春花。
何春花聽了這話,也是哭笑不得,卻也被徐清風給逗笑了。
“能抓到再說吧,雖然說黃羊有幾百隻,但黃羊跑起來可快,能抓住一半都算是不錯了。”徐和平開口道。
徐清風點了點頭“而且不是所有的黃羊都要抓的,懷孕的母羊,小羊,這些我們都不會抓,網開一麵。”
大部分獵人都是這麼做的。
咱們老祖宗很早的時候,就知道給子孫後代留一線。
而不是一網打儘。
打獵的時候,也是儘量打那些年老體衰的黃羊,跑不動的黃羊。
這些黃羊也到了被羊群淘汰的年紀。
更新換代,損失了對羊群來說,也沒啥。
炕上,已經放上了何春花提前準備好的鍋。
調配好湯汁,鍋一熱,便可以開始涮了。
羊肉是大嫂切的。
所有人為了這次涮羊肉,都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很快,所有人齊聚一堂,大快朵頤了起來。
大憨二憨,徐郎中也被徐清風給請了過來。
東北涮羊肉,跟老北平的吃法不同之處,便是突出一個“涮”字。
用筷子夾起切的薄如紙片的羊肉,放入沸騰的湯料裡麵,稍微過水焯一下即可食用。
鮮嫩可口,肉香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