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藥鋪!
鎮國公父子離開後,智圓起身回了屋內,盤腿坐在蒲團上打坐,內心卻始終無法平靜下來。
雖然與鎮國公是多年好友,蘭鑫更是自己的徒弟,關係極為親密,但他們之間對有些人或事的認知,卻還是有著微妙差彆的。
這些差彆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端看各人的立場和心性。
智圓今日提起嚴琛,純粹是多年來的一份執念作祟。
年輕時,智圓曾多次起過追隨嚴琛行走江湖的念頭。
奈何嚴琛一向獨來獨往,神出鬼沒,智圓總是踩著嚴琛的足跡尾隨卻一直不得相見。
嚴琛被害的消息傳出來後,智圓心痛不已,很長時間都十分抑鬱。
偶與鎮國公聊起,相互唏噓一番,智圓卻能感覺到鎮國公與他態度的差彆。
智圓心裡明白,作為朝廷重臣、世襲爵官,對嚴琛那樣視官府如無物的江湖人士,雖欽佩其俠義心腸,卻無法從心底讚同的。
就是一些所謂的江湖正道也不屑於嚴琛的作為,蓋因嚴琛行走江湖的方式太過特彆偷盜。
當然嚴琛偷盜不是像滿大街的小偷小摸那樣,去偷幾個荷包盜幾塊碎銀,他專門盯上那些貪官汙吏、豪強惡霸,偷盜他們強取豪奪來的不義之財。
本來這等劫富濟貧的事情,也是讓所有熱血男兒稱道的,隻是後期魚目混珠,讓嚴琛背負了太多汙名。
智圓最早聽聞嚴琛名號是在嚴琛身死前三四年時間。
當年隴原一帶大旱,糧食幾乎斷收,挨到深冬時期,九成百姓斷了炊。
朝廷撥付了少量救災糧,各地地方官開糧倉賑災,設法調劑。
多數百姓摻和著野菜樹皮勉力支撐,唯有會安縣極為淒慘。
該縣曆年上稅本就比其他縣要多上二三成,風調雨順的年成都度日艱難。
災年一到,百姓家中幾乎沒有存糧,救災糧更是杯水車薪,剛剛立冬便有許多老弱餓死。
百姓為求生存,大量離開故土外出討飯。
然而周邊各地皆遭了災,誰又有多餘的糧食救濟?
於是賣兒賣女求活路的比比皆是。
眼見餓死出走的人越來越多,民憤滔天,會安縣令是著急的。
他已經在這個小縣城蹉跎了兩任,好不容易打通上司關係,年底任期一到便可升調州府。
這個關鍵時刻若是治下出現民變或人口大幅減少,彆說升遷,怕是官帽都難保。
於是會安縣令決定為百姓分憂。
他邀請縣城各富戶到縣衙議事,軟硬兼施要求各富戶捐出餘糧,他自己帶頭捐銀百兩,糧兩擔。
可這饑荒年月,糧食比油貴,富戶們哪裡會買他的賬?
最終不過湊了十幾擔糧食,一個時辰不到被搶一空。
沒分到糧食的百姓在縣衙門口流連了幾天也未散儘。
縣令整日心情鬱鬱,憂心忡忡。
這一日忽然得報,縣衙各糧店皆在開倉放糧,全縣百姓均可領到足夠兩月的糧食,應能安然度過這個冬天了。
縣令驚訝不已,連連感歎世風依舊,人心向善。
望著滿城百姓跪地高呼青天大老爺,縣令喜不自勝,得意非凡。
縣令回縣衙後盤算著該如何再打點打點,在州府謀個好職,於是避著人去後衙的秘庫準備挑選些寶貝。
哪知打開秘庫大門,縣令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
秘庫裡乾乾淨淨,自己積攢多年的七八萬兩銀子和各類奇珍異寶竟全部不翼而飛。
反複確認後,縣令癱坐在地,久久起身不得。
此事本是機密,外人不得而知,奈何清醒後會安縣令心有不甘,氣急敗壞的安排人秘密在縣城緝拿盜賊。
各糧店老板在被反複問話以後反應過來,那攜巨款上門購糧賑災的大善人,怕是掏了縣令的老窩。
於是消息漸漸傳揚出去,舉縣皆驚,百姓拍手歡慶。
此事傳至江湖,一時轟動,眾人紛紛猜測是哪位大俠行此善舉。
然而一番篩查下來,成名高手皆被排除,人們才確定,長江後浪拍岸而來了。
由於會安縣糧店老板沒一個能描述清楚這位俠客的容貌,十個人嘴裡有十個模樣,隻知道是位年輕男子。
顯然這位俠客精通易容或帶有麵具,於是漸漸的,隨著類似的案件越來越多,江湖送號詭麵神偷!
智圓常年行走江湖,聽聞此事十分激動,直覺行走江湖就當如是。
他一直留心打探這位俠客的下落,間或便能聽到各地傳來的離奇被盜案。
洞庭洪湖幫覬覦當地一家船廠的祖傳造船術,多次上門索要密圖不得,綁架了船廠老板的獨子威脅。
船廠老板無奈隻得用祖傳密圖換回孩子。
洪湖幫幫主核驗後得意不已,回去後便將密圖小心收藏,打算招集熟練的船工按圖造船。
幾日後,該幫主當著各船工的麵取出密圖,卻發現繪製造船秘術的陳舊羊皮不翼而飛,僅留下一張白紙。
幫主展開一看,上麵繪著一把森然寶劍,寒光似透過劍氣直射而來,驚出這幫主一身冷汗。
再一打聽,那船廠老板關了名下產業,幾日前便舉家搬離洞庭,不知所蹤。
洪州一富商要修建一家大園子,看上了一小地主家的幾十畝良田,欲用偏遠地帶一塊貧瘠之地與其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