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藥鋪!
“記住叮囑珠兒,在京城絕不可暴露身份,現在石斛他們和侯府究竟結了什麼梁子還不知道呢,李原惹下的事也瞞不了太久,眼下決不能節外生枝。還有,你即刻讓人送一封密信給誌兒,提醒他也關注下京城動向,有些事情他打聽起來更加方便。”
秦嶺一一應下,兩兄弟又細細商量了一番,秦嶺告辭離去,秦峰重又望向遠方的藥田,久久無語。
回春藥鋪裡,迎來了一段難得寧靜的日子。
禁軍早已撤走,智圓也再次離開了京城,阿程每日上午依舊和師父輪換著睡大覺。
阿程但凡坐在藥鋪裡當值,便醫書不離手,並時不時地給前來抓藥的街坊們診診脈,倒也十次有七、八次診得頗為準確,得了師父一句誇讚,街坊們更是讚不絕口,紛紛恭賀燕回後繼有人。
每當這個時候,阿程就要向街坊們立誓她一定要把師父的病醫好。
智圓帶來的藥材燕回早就煉好了所謂的“洗髓丹”,隻等智圓回來確認再給大家服食。
當然藥方是燕回私下改過了的,練這些丹藥隻是個幌子,他們獵殺蟒蛇後用蛇血煉製的丹藥比這個“洗髓丹”不知道強了多少,燕回打算日後找時機讓他們服食。
每日夜晚,阿程都會偷偷溜到南城廢園裡去練劍,或是靜心修煉內功。
半年時間,還魂丹的藥效阿程已經吸納的所剩無幾,體內內力洶湧澎湃,讓阿程如同脫胎換骨一般,渾身總有使不完的勁,常常徹夜不眠卻依舊精力充沛。
隻有練了一夜劍術尤其是和師父對練後,第二日才會筋疲力竭,渾身酸痛。
唯一遺憾的是,服用還魂丹後,其他丹藥對她來說幾乎無效,基本難以依靠藥物提升內力了,阿程時常抱怨一聲,引得燕回總要笑罵她貪心不足。
師徒二人勤練不怠,絲毫不敢放鬆,時刻準備著迎接那隨時可能到來的暴風驟雨。
閒暇時候,阿程也會和師父說起淮陽的事情,心中十分擔心汪盛的安全,也不知道智圓是否找到了他,汪盛一旦落入官府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還有那兩個假貨,不知道後麵是否還有什麼動作,那兩人對阿程師徒毫無危害,卻可能讓程德芳的故友們不得安寧,阿程每每想起都會恨得咬牙切齒。
麗娘依舊會通過小蠻不時送來一些消息,比如方承恩方大人在淮陽至今一無所獲,皇上氣急敗壞,多次申飭並派出太子前往淮陽督促;
比如吳崢吳大人還在城裡搜尋盜賊,不過依舊是雷聲大雨點小了,所幸近期京城頗為安寧,皇上也睜隻眼閉隻眼不再過問;
當然還有許多京城裡的八卦消息,譬如哪位大臣的小妾被正妻磋磨死了,哪位官員嫖妓被家中悍妻堵了個正著,哪位才子仕途不順往吏部尚書府送去了一件傳家之寶等等,阿程每日津津有味味地讀著這些消息,與師父一道篩選出其中有用的訊息。
直至有一天,麗娘送來消息,一對行走江湖的祖孫,通過祖傳醫術和秘藥,將昏迷了一個多月,已經瘦的隻剩下一把骨頭的劉照救醒了。
一時間驚動了無數京城權貴,據說皇後娘娘親自打賞了兩人,侯府感恩戴德,盛情將祖孫兩人留在侯府住下了。
燕回收到了這個消息,暗自琢磨,會是羅霄山莊的人嗎?
本以為他們會衝著自己而來,可他們居然是衝著承恩侯府去的。
或許隻有他們,才能這麼快地反應過來承恩侯府當年究竟從藥王穀得到了什麼,自己的猜測也越來越接近事實了。
燕回心下蕭索,滿臉嘲諷地對阿程道“貓兒聞到了腥味,終於按捺不住了。你今晚去趟南城,告訴小蠻他們這段時間務必藏好了,也要告訴麗娘近期不要再送消息過來。從明天開始,你再不許夜間出門去,老實呆在藥鋪裡。”
阿程點點頭,心裡不自禁地雀躍起來。
承恩侯府裡,裡外透著一股子喜氣,仆從走路都帶了風,不再如以前一般死氣沉沉了。
這些日子來,眼見著世子一日不如一日,已是油儘燈枯之像,老夫人似是抽乾了身上的精氣神,整個人萎靡了下去,看似也沒多少日子好活了。
侯夫人整日哭哭啼啼、以淚洗麵,侯府其他庶子庶孫雖然眼熱那侯位,卻都極有自知之明,多年來在侯老夫人及承恩侯父子的強勢打壓下,他們從不敢生出對侯位的覬覦之心。
他們也知道一旦劉照咽了氣,這侯府大廈將傾,所有榮華富貴將日漸煙消雲散,所以他們和府中所有人一樣也盼著奇跡出現。
就在侯府眾人都已經絕望的時候,一對毫不起眼的祖孫自薦上了門。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樣的江湖遊醫出現得太多了,都是衝著那滔天富貴來撞大運的。
結果多數人一見到劉照的樣子,連脈都不敢診,便打了退堂鼓,賞銀哪有那麼好賺?
門房頗為譏屑地看著那對十分落魄的祖孫,忍下將他們趕走的衝動,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將二人迎進了侯府,不敢驚擾老夫人,隻跟侯夫人稟報了。
心力憔悴的侯夫人每日都要經曆這樣幾次從希望到絕望的磋磨,然而見著兒子那番垂死模樣,身為母親,此時比任何人都要上心。
聽見又有人揭榜上門,她沒有絲毫猶豫便將人傳了進來,待見到一個年逾花甲的老者帶著個毫不起眼的孫女顫巍巍走進來時,心下先就涼了半截。
沒想到還未等她說話,那老者匆匆見完禮後便直接開口,他有把握救醒劉照,隻是希望侯府答應他們一個條件。
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尚未診治便先開條件的,侯夫人突然升起一線希望,保證隻要救醒他的兒子,一切條件都可以滿足。
那老者便說他們祖孫二人長期行走江湖,以祖傳醫術為生,倒也自在。
隻是眼下孫女年紀大了,祖孫兩厭倦了四處瓢潑的日子,想要在京城安家落戶,再給孫女尋個好人家,自己也可依仗孫女安享晚年。
可他們祖孫無依無靠,在京城居家不易,希望得到承恩侯府地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