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後!
趙元景出了行宮,就趕著先回家,一邊叫自己身邊的小廝去通知老四回家一趟。
兄弟兩個在府中彙合,趙元景就將這件事說了。
“安定橋的事我也聽說了,既然陛下震怒,那隻怕是不少人都要倒黴。好歹不牽連大哥你就好,至於外頭的事,我會派人留意的。”這事叫趙冬時辦正好,他巡防營正合適。
相關人等很快就都下獄了,這件事沒什麼不好查清楚的。
潘華的罪過是失察,他自己定好的日子彙報了上去。
但是事實上他也沒想到一座橋而已,陛下會關注。他就是按著正常流程走的。
他也不是沒事就大張旗鼓的跟陛下說我要造橋。
隻是畢竟也是個國計民生的事,又在京城裡,他就跟邀功似得彙報了。
沒想到陛下那麼在意,還親自題字。
這一來,工期是絕對不能耽誤,偏下麵選址稍微有點差勁兒,一來二去的,就真的耽誤了。
為了趕工期,很多東西都做的糙,一來二去,這麵子工程就出了事。
潘華肯定有責任,但是為這個也不至於叫他怎麼樣。
隻是調任是一定的,就算是平調,怕是幾年內他也沒機會升遷了。
他也不年輕了,距離告老還能有幾年呢?隻怕這輩子,仕途也就這樣了。
下麵一杆人,主管修橋的官員斬首。
死了那麼多百姓,總要有人承擔。
再往下,罷官,杖責,入獄。
死傷的百姓官府都給了補償,並且補償的也不少。
他們家裡人哭過之後,也都接受了。這不是個敢跟官府鬨的時代。
何況補償給的確實優厚,也就不會有人鬨。
不過這件事過了七八日後,無眠這裡已經收到消息了。
“果然如您所料,外頭有了傳言,就是將火往大公子身上引呢。不過外頭的人也不是都信。”金波道。
外頭的百姓雖然無知,可趙家人名聲太好了。
趙家自家的府學就辦的很好,何況前年的時候,無眠還出資在京城修建了兩座學堂,一座育老堂。
但是總也有人信了,這事是皇後的大哥做的。
但是信了又能如何?如百姓會跑去趙家圍著門砸雞蛋那種,都是電視劇裡的。
如今的百姓要想告官,他們自己得先受罰,熬過去才能繼續。
誰敢為了一個不知真假的流言豁出去?
不過,鬨出這種事來,言官就不能不說話。
禦史台的人,他們不需要證據,隻需要風聞就夠了。
所以上書參趙元景的折子就放在了英瓊樓的麵前。
對此,陛下也很淡定,這種事太常見了。
禦史台的人就是多數時候煩得要死,可又不能或缺的一群人。這就是他們的工作。
陛下不予置評,可這件事顯然有人不想叫這麼輕易的揭過。
幾日後上朝的時候,言官集中開火,勢必要治趙元景一個失察。
沒法子,現在潘華已經調任,工部最大的官兒就是趙元景了。
下一個尚書陛下沒安排,很可能就要落在趙家頭上了。
這就不光是流言的問題,還有各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