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之後,孫權終於返回了扶桑都城。
與此同時,諸葛瑾也充分利用這半個月的時間,成功地清除了所有可能存在的隱患。
儘管實際情況與最初的計劃略有不同,但總體來說,倒也與規劃不差。
現在,扶桑的老百姓們都知道是大漢吳王慷慨地開倉放糧,拯救了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即使對於亞麻跌的死因有各種猜測和議論,但那又怎樣呢?
孫權首先著手對扶桑的都城進行修繕,並將其更名為吳城。
接著,他派遣諸葛瑾代替自己回到襄陽向朝廷述職。
畢竟,扶桑目前正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需要得到大漢朝廷的大力支持。
此外,孫權內心也急切地期待著劉修能夠正式冊封他。
據他推測,劉修應該很快就要登基稱帝了。
原本孫權打算親自回大漢述職,但周瑜卻勸他留下,因為扶桑即將麵臨一係列的改革,許多重要事務都需要孫權親自決策。
最終,孫權認為周瑜說得有道理,便決定讓諸葛瑾代他述職。
……
時間匆匆而過,轉眼便是三月之後。
這一日,孫權正在議事殿內與諸臣商議,突然有人稟報,諸葛瑾回來了。
孫權等人皆是大喜,連忙起身迎接。
隻見諸葛瑾快步走進大殿,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他見到孫權後,立刻跪地行禮,接著起身道:“陛下有旨!”
孫權等當即跪拜下來。
諸葛瑾高舉手中的聖旨,大聲宣讀“大漢陛下有旨,冊封孫權為大漢吳王!
一統扶桑!”
聽到這個消息,孫權和他麾下的大臣們都興奮不已,孫權更是連連謝恩。
然而,更讓孫權感到驚喜的是,劉修不僅賜予了他吳王的封號,還特意賞賜給他兩套華麗的王袍。
諸葛瑾笑著解釋道“大王,陛下考慮到我們大吳國目前可能缺乏技藝精湛的工匠,所以特意準備了這兩套王袍送給您。”
孫權聽後哈哈大笑,讚歎道“孤這位妹夫真是心思細膩啊!”
儘管沒有大漢的使者在場,但孫權依然保持著莊重的禮儀,再次跪地接受了這份珍貴的禮物。
這時,周瑜忍不住開口問道“楚……陛下有沒有派遣一些人才來到我們大吳呢?”
諸葛瑾微笑著回答“陛下已經為我們安排了數萬名才華橫溢的人才,他們都是各個領域的精英,可以為我們大吳國的發展強大的支持。
瑾擔心大王等的心急,所以特意乘坐小船迅速趕回來報告。”
孫權聽聞,心情更加愉悅,對劉修充滿感激。
他深知,得到大漢的認可和支持對於東吳的未來至關重要。
孫權大聲道:“好!好!好!”
諸葛瑾又道:“大王,那些人才隻怕兩三日也就會抵達咱們吳國,大王要不要迎接?”
孫權大聲道:“本王親自去迎接!
公瑾通報下去,以後世上再無扶桑,隻有大漢吳國!”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