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下輩子!
上輩子
一個月後,前方戰報傳回,安祿山首戰大捷。
安祿山接任幽州和平盧節度使,手中共有一十三萬人馬,其中騎兵四萬,戰車三千兩,步兵九萬,而契丹號稱十萬騎兵,但據現場目測,也不過三萬人左右。
安祿山依照自己用兵的經驗,將騎兵分為四隊,每隊一萬人,分三路進發,留下一隊作為補充兵源,根據戰場形勢靈活調動,步兵六萬也分為三部,分彆跟隨戰車前行,前隊長槍,後隊弓手和藤甲,始終跟隨在騎兵後十裡,三萬留守,防止對方偷襲大本營。
契丹北奚全部為騎兵,一旦發生正麵衝鋒,一波交錯後,後麵的戰車及步兵正好趕到,在前隊步兵掉頭之後,剛好對敵軍形成包夾之勢,安祿山用這種戰法從未有過敗績。
契丹和北奚明知不敵,便故意放出小股先鋒部隊,在唐兵周圍騷擾引誘,企圖分散隊形,可安祿山根本不為所動,在距契丹北奚聯合軍營十裡處,三隊騎兵突然分路突進,左右兩翼並沒有和聯軍交手,而是快速繞過敵方大營,直接斷了聯軍的後路,和正麵一隊形成三麵包夾之勢。
與此同時,後麵的三股步兵同時分彆一分為二,在戰車的引領下,迅速布成了六個箭陣,在距離騎兵一箭之地駐守。一旦敵兵猛衝或是放箭,騎兵便快速和敵營拉開距離,逐步撤到步兵後方,若是敵方衝鋒,迎接他們的便是漫天的箭矢。隻要敵軍衝鋒的速度一慢,後方的騎兵便開始趁勢衝擊。
如此幾番過後,雙方的陣前橫七豎八躺的全是聯軍的屍體,唐軍幾乎毫發無傷。
戰報寫的非常詳細,安祿山的軍事指揮根本挑不出任何毛病。
最後戰場統計,唐軍死傷不過幾百人,契丹北奚聯軍大敗,丟下八千多具屍體,最終拚死突圍逃進了戈壁。
非常精彩,李非看後心中也對安祿山非常佩服,但安祿山越是厲害,李非心中就越是不安。
十天後,按察使楊信伯親自回到長安,手托捷報招搖過市,風光無兩。
玄宗更是高興,直接賜安祿山鎮北大將軍之名號,金百兩,帛五千匹。而帶回捷報的楊信伯直接封檀州刺史,賞銀千兩。
因為無戰事,長安城已經有兩年沒有聽到過前線捷報,安祿山經此一役,聲名更是大噪,民間甚至傳其為‘神將軍’。
而楊國忠更是趁機上書,說安祿山平吐蕃,破北奚,居功至偉,當加封太原大都督,便可以徹底杜絕北方之患。玄宗正在興頭上,一高興便同意了。
太原是高祖李淵的龍興之地,也是北方南下最為關鍵的重鎮,太原大都督有調動整個北境唐軍之權,這一下子等於把大唐的半壁江山,以及長安和洛陽兩京的安危都交給了安祿山。
李非心中驚懼,這麼一來,一旦安祿山真的反了,可能根本就沒有反擊的機會。於是,連忙上書勸阻,但玄宗金口玉言已出,也實在找不到再撤回的理由,於是李非的請求直接被駁回了。
這件事,必須要問一下夢中的神明了。
++++++++++++++++++++++++++++++++++++++
下輩子
李飛明白,魏堅一定是看到了曆史的變化,他可能是在感謝自己除掉了李林甫,保全了韋堅的性命。
但李飛回頭再一想,覺得有點怪異。
如果這個魏堅和唐朝的韋堅也會在夢中相見的話,那麼他一定會提前告知韋堅規避後來被李林甫誣告的行為。
原唐史當中,韋堅雖然被認為有相才,也有機會,但因為後來和皇甫惟明私下接觸,然李林甫誣告謀反丟了性命,自己都知道,那魏堅一定也會知道,那他為什麼還要感謝自己救了韋堅的命?
李飛再次試探著撥通了魏堅的電話,在即將要自動掛斷的前一刻,電話竟然通了。
“哎,兄弟,為什麼一直不接電話呢,這麼難得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