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下輩子!
上輩子
對付安祿山,李飛手裡還有一枚棋子,就是劍南節度使張守珪。
根據二哥李季卿的回報,目前張守珪在李飛的授意下,兵精糧足,並且正在不斷的擴充實力,因為李飛不讓李季卿去乾涉張守珪的具體事務,所以,李季卿並不清楚張守珪目前確切的兵員數量。
如果隻是根據紙麵上的數字,劍南節度使掌控的兵力四萬左右,轄區各州、郡等還有相當數量的零散駐軍,加在一起估計三萬人左右。
但根據李季卿的判斷,單是張守珪直轄的常備軍就至少八萬有餘。
劍南道所轄兩川之地,特彆是西川,號稱天府之國,再加上益州又是唐帝國絲綢之路的重點中轉站,商賈雲集,經濟富庶,人口稠密,和南詔的戰事一停,發展便是極為迅速。按照李季卿的說法,張守珪這兩年日子過得相當奢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
張守珪則一直遵從李非的授意,向朝廷上報的各種數字都做了大幅的削減。張守珪自然也投桃報李,私下曾給李非多次送珍玩金銀,都被李非婉拒,囑托讓他進獻給玄宗,再加上之前向玄宗獻金有功和李非從中的各種配合,玄宗對張守珪印象極好,每每提及誇讚之聲不絕於耳。
李非擔心張守珪這麼下去利令智昏,所以每隔一段時間便讓李季卿轉述一遍自己的意思,讓他加強練兵屯田,不敢有絲毫耽擱。張守珪也算做的儘心儘力。
這就是李飛安排李季卿過去的真正用意,成為自己的在張守珪身邊的一個傳聲筒。很多事情不能直接用書信跟張守珪往來,因為一旦被人發現,就會讓自己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
除了做這些,李非還專門交代韋堅,所有來自劍南道所轄州郡的地方奏表,中書省一定要再過目一次,徹底將對張守珪不利的信息杜絕,並且所有對張守珪進行質疑和彈劾的官員一律下放。
這麼一來,張守珪徹底可以放飛自我,玄宗的耳朵裡麵再也聽不到關於張守珪的任何雜音。於是,張守珪對李非更加感恩戴德。
與此同時,還有王忠嗣。
因為王忠嗣身份特殊,作為玄宗義子,他有直接麵聖的權力。又是太子的摯友,所以平日眼光甚高。也不願意結交朝廷中的文臣,可李飛不同,是他舉薦的王忠嗣,又是他極力主張立忠王為太子,所以,王忠嗣對李飛相當客氣。
早在王忠嗣上任三鎮節度使一職之前,李飛已經登門拜訪過一次,王忠嗣對他以厚禮相待,不過,李飛也隻是禮節性的拜訪,並沒有和他交談任何實質性的內容。
王忠嗣離開長安以後,李非將李林甫的府邸劃撥給王忠嗣,比他原本的宅院大了一倍有餘,王忠嗣雖然沒有書麵感謝,但他明白李飛拉攏的意思,也欣然接受,自此,對李非也是另眼相看。
而和安祿山換防的李適之,卻一直沒有任何消息。李非曾經寫過兩封家信,也都是石沉大海,根本沒有等到回音。就和他當初回京複命時,閉門不出,誰都不見一樣,好像把自己隔絕在了俗世之外。
不過,很快一封彈劾李適之的奏章就出現在了李非的案頭。
++++++++++++++++++++++++++++++++++++++
下輩子
魏堅很守約,在拿到賬號權限的第一天,就更新了兩章。
李飛饒有興趣的從頭看到尾,他能看出來,魏堅的文化水平確實有限,除了一些用語不當和錯彆字之外,行文的水平也多是一些大白話,完全看不出來文字所應當展現給讀者的魅力。
不過,好在他基本的思維邏輯還在線,基本能把一件事情給說明白。
之前李飛已經寫到自己進入了太史局,魏堅為了能突出自己,強行在裡麵加入了自己當時的角色,一個初入仕途的秘書丞。並且在李飛原本刪改的地方,增加了大量韋堅的生平。
這就很有意思,原本的史條中,韋堅因為早早被李林甫害死,根本沒有太多的篇幅,但是自從魏堅對小說的改寫之後,李飛手中的《全唐書》中,竟然也開始有了韋堅的內容,並且介紹的頗為詳細。
李飛隨即把這本小說也推給了牛倩倩,讓他關注一下這本書,同時注意一下史條的變化。
這一下子勾引起了兩個人的好奇心,特彆是牛倩倩,隻要一有時間就翻看魏堅的小說,成了他的死忠粉,不過兩個人的關注點卻不同。
牛倩倩是想知道,這個突然蹦出來的同道中人曾經經曆過什麼,是不是和李非一樣,在現代人的幫助下一路高升。
而李飛更多的是想從韋堅的眼中,看一下怎麼理解朝局這麼多年的變化。
可惜的是,魏堅的文學水平實在是太過於礙眼,明明寥寥幾句就能說明的事情,在他的文章裡,能囉嗦一整個章節。
所以,追文的人並不多,評價也急轉直下。
為了鼓勵魏堅一直寫下去,李飛甚至專門為他擬了一份合同,給了他一個保底的月薪。沒想到,為了此事魏堅專門給李飛打來了電話,一頓感謝,說是他這麼多年來掙到的第一份錢雲雲,並豪言會一直寫到死。
李飛就當真的聽了。
同時,李飛對於魏堅到底能不能給左仆射韋堅合理化的建議,開始持懷疑的態度。
半個月後,李飛在睡夢中再次遇到了李非,李非問
“為什麼上次你沒有提醒我安祿山很快會反?還是韋堅告訴我的,他說是他的神明所言。”
李飛能聽得出來,對麵有些怪罪的意味。
“是的,因為我的固有印象,安祿山反唐是在多年以後,並不是現在,所以這個問題我疏忽了。”
“那我該怎麼辦?”
李飛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想了想說道
“根據我的經驗,即便是我的預言,也會根據事情發展走向的不同,導致不同的結果。比如說,安祿山現在要反,會不會因為是我們提前知道了結果,從而讓他感受到了一種緊迫感?”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撤去所有手段,靜觀其變嗎?”李非反問道。
“當然不是,安祿山一定會反,或早或晚,甚至在他反之前,是不是可以用些手段將他除去?不管怎麼樣,消除這個威脅都是我們必須要去做的事情。隻是我實在幫不上你的忙,未來已經不能由我去確定了,我現在能告訴你的是,按照你現在的節奏,後麵一兩年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李非歎了一口氣說道
“我當然明白,不過這樣一來,我一下子不知道下一步我到底該做什麼了。”
李飛明白這種感受,這就好像一個繩子的死結,確實搞不清楚該從哪條線開始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