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中都是泛泛的記載,沒有太多的細節,吐蕃也會在在三個月後對大唐稱臣,還有一些小的變動,陳希烈本來這個時候因為收到玄宗寵信,入朝拜相的,因為你和韋堅在,所以他後來接替了安祿山,任禦史大夫。其他的沒什麼大的變動。太子監國之後這一段過渡的很平穩。”
“那韋堅呢?有沒有他的什麼消息。”
“沒有,他可能已經清楚我們之間是如何運作的,並且在利用這個方法,暗中做些什麼,但他行事好像非常詭秘,我也找不到他的任何記載。我懷疑他也在尋找和他背後神明合體的機會,不過這個不確定。”
“他也要合體?為什麼!”李非很詫異的問道。
“我們每次合體,好像都能打開一個人背後隱藏的神明,隻是不能確定是誰,他可能是在試著找一些幫手吧。”
“那你的意思是,我們這幾次合體”
李非忽然想到了什麼,從神明以前讓他提拔韋堅,到後來又讓他無論如何去保住屈海。
“屈海的背後也有神明!?”
“是的,以前沒有告訴你,屈海雖然是安祿山的人,但他背後的神明和我是最好的朋友,我們想利用這點,探查安祿山後續的動作。我怕太早給你說明的話,會影響你自己的判斷。他同時聽命於韋堅和安祿山,這裡麵的關係很複雜,但他對神明的指引一般都會遵從。我想的是憑著這點,在安祿山起兵之前,儘量讓他任兵部尚書,這樣一旦安祿山造反,就可以利用兵部尚書這個職位做文章。”
李非完全沒想到,在神明那裡,竟然有這麼多的打算。
++++++++++++++++++++++++++
下輩子
李飛回到公司後,立即用同學錄打聽到了當時幾個辯論隊友的聯係方式,一一打電話過去,很快,李飛的懷疑就得到了論證。
那些人都已經記不清鼓樓之後的遊玩細節。好像,因為受自己的影響,那些記憶片段都被同時抹除了。
這次回母校,李飛又有了不一樣的發現,因為自己帶來的這種時空變動原來不單單是人物的出現和消失,還有時間上的錯位和更迭。
那個和藹可親,熱心腸的劉老師和自己就這麼失之交臂了,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緣分。
一天的奔波,讓李非有些勞累,翻看了一下史書,發現玄宗竟然同意了太子監國,根據李飛的判斷,這在原本的曆史中幾乎不可能出現,因為玄宗對於權力的看護幾乎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絕不會同意其他人有任何的染指。可為什麼會突然同意讓李亨監國呢?
李飛百思不得其解。
還有就是在太子的鼎力支持下,李非的新政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在沉淪路上的大唐突然間又爆發出了驚人的韌性,此後兩年,國庫收入再次達到兩千萬貫,因為戰事平息,絲綢之路也越發的繁忙,給大唐的經濟注入了一針強心針。可惜,也隻有短短兩年的美好時光,遠在幽州的安祿山看到勢頭不對,終於在新政兩年後舉旗造反,一路殺到長安城下。安史之亂就這麼真的來了。
憑借以往的經驗,李飛並不認為其中的內情會是這麼簡單,具體的情節一定不會僅僅是如此而已,曆史往往會因為某個人一個特殊的行為導致改變,所以,目前看到的這一切,都未必是即將要發生的真實曆史。
也就在當晚,兩個時空的李飛再次相遇。
一番交談過後,李飛大概知道了太子監國的來由,也告訴他了一些細枝末節。為了給李非打氣,李飛把此後兩年的輝煌告訴給了對方,儘管他自己知道這一切不過是大唐繁盛的回光返照,但這兩年最起碼能讓李非輕鬆一些。
人活著,都不太容易。
即便那些大唐輝煌曆史中舉世聞名的李白杜甫,也是一輩子居無定所,四海漂泊。
舟車勞頓,顛不破故土情懷;
窮經皓首,讀不儘滄海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