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
寫信的人是自己的二哥李季卿。
早先李非為了防範張守珪擁兵自重,派二哥前往劍南,任劍南按察使,張守珪死後,劍南節度使一直由兵部尚書柳渾兼任,而柳渾一直體弱,一年當中大多都是在病榻上度過,所以兵部職權基本都是由屈海代領。但屈海又沒有劍南節度使的兵權,所以,劍南節度使基本就成了一個空職。
而李季卿是按察使的身份,隻是對將領行事有監察之權,再加上這些時日戰亂頻發,政令不暢,原本張守珪的那些手下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我行我素,劍南節度副使崔圓原本以為可以接任劍南節度使,結果遲遲等不來聖令,心生怨氣,就任由下邊的將領私自處事,所以劍南幾乎成了無主之地。
李季卿在信中詳述了各種近況,擔心亂局之下,太上皇和肅宗若是都到了劍南,再生出什麼事端,恐怕難以收拾。
這也間接的說明了各地調兵如此緩慢的原因。
原本以為在如今的危局之下,由自己和張守珪一手打造的劍南鐵壁乃是一塊兒淨土,沒想到在不知不覺中也生出了無數鏽斑。
二哥的來信讓李非覺得有些頭痛,在如今的局勢下,當全力應對安祿山為重,劍南天高路遠,自己根本就是有心無力。可李非越想越怕,肅宗有韋堅隨行,史思明又如幽靈一般在外圍晃蕩。太上皇那裡,還有高力士和陳玄禮。
特彆是高力士,在離開長安之時,從原本步履蹣跚的老人竟然一下子變得健步如飛,說明他此前是故意裝出來的孱弱。以李非對他的了解,這是高力士為了表明他自己的態度,是一種沉默的決裂,有些宣戰的意味。
李非越想越怕,總覺得可能有什麼天大的事情將要發生,但此時的自己,眼前卻一片漆黑。
很快,郭子儀和屈海都發現了李非情緒的變化,當他們再次聚首時,郭子儀問道
“我看右相這幾日似是有什麼心事?有屈侍郎的秘器,還需要擔心什麼?”
屈海則靜坐在一旁,等著李非發話。
“無他,心累而已。”李非說完,也不隱瞞,將李季卿的來信從懷中取出,放在了案幾之上。
郭子儀和屈海湊上去看完,對視了一眼後屈海說道
“怪不得我調不了兵,原來是這些將領都想私藏軍力自保,依唐律,這些人都該殺!”
“屈侍郎,右相擔心的並不是這個,而是人心思變。入蜀之道奇險,一旦有人掌控兵權擁兵自重,便可倚重蜀道天險自立為王,將自己隔絕與亂世之外。”
屈海搖了搖頭說道
“崔圓隻是一個守文之士,毫無將才可言,他不可能如此行事。”
李非聞聽心頭一動,問道
“這你是從何得知?”
屈海遲疑了一會兒,然後說道
“我若說出實情,怕郭將軍覺得屈某”
“侍郎儘管說來,郭某絕非小肚雞腸之人,若非是你,長安恐怕已經丟了!”
李非也點了點頭,屈海這才說道
“此前跟隨安祿山之時,我手中有所有四品以上官員的名錄,裡麵記載有他們各自的喜好,習性。天寶年間,崔圓任尚書郎之職,我曾贈金於崔圓,他堅辭不收且對我一番痛罵,說安祿山行為不端,必是有所圖謀。此人刻板守舊,極為尊崇祖製。所以”
“那要是太上皇和聖上一同到了劍南,你覺得崔圓會不會不知所措?”
聽到這裡,李非打斷屈海,直接反問道。屈海一愣,旋即說道
“確屬下官魯鈍,我明白右相的擔心了。”
郭子儀到這時,方才知道自己也會錯了意,脫口而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