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這個名字確實讓江凡愣了下,而且從位置上看,也的確是那個方位呢……
兩個世界,如此之多有趣的巧合。
“那就這麼定了,請鎮北王派兵接引,命李越護駕,開赴燕京,泰嶽,既然到處宣揚決裂,那同樣正合我們心意!”
江凡這麼說沒毛病,否則當初也不會處心積慮要皇庭自立。
兩人一番議論雖然看起來零零碎碎,但每一件都是乾係重大之事,誰知道呢,天下就在這小夫妻嘰嘰咕咕間風雲迭起。
——
十一月十六,有快馬自北而來,騎士風塵仆仆,一路呼號。
——八百裡急報,蠻族武修越境,長纓公主重傷,壽陽、定陽、元陽告急!
魏國和右賢王剛剛乾了幾場,這件事除了魏王自己之外幾乎沒人懷疑。
不過懷疑歸懷疑,他的眼線倒是告訴他,的確有數百蠻族強者犯邊,故此魏王還是先行做出應對策略。命曹大公子召集魏國武修奔赴邊疆馳援。
而消息當然也傳到那位江逍遙耳中,果然,聽到自己情人出事,那江逍遙是好惹的麼?當場就急眼了,跨上白鷺一日從陽都飛到漁州,親自找到借用自家城池的顧青衫,要求他們派遣強者抗擊蠻族高手。
這麼做並不意外,說到底蠻族打的是魏國,秦國沒理由出戰,否則戰火就引入大秦,而江湖方麵,武盟最為合適出手,但誰都知道江逍遙和武盟水火不容,這時候顧青衫就成為最佳選擇。
聽到是蠻族,顧青衫斷然表示當仁不讓,點齊五百強者奔赴北疆。
與此同時,本來被所有人關注的太華挑戰事件戛然而止,卻沒任何人說用不著的,更沒人笑話顧青衫膽怯避戰,人家膽小?膽小去打蠻族了啊,你武盟膽大,你倒是去啊。
於是,對太華而言,仿佛一個響屁被一腳踹回腸子裡,肚皮都憋青了,卻連嘴角都不敢出氣兒。
人家打蠻子去了,你多能耐啊,堂堂聖地這時候搞內亂?唾沫星子能淹沒武盟。要真這麼做,彆說擴張,夾起尾巴做人不出門都怕被戳脊梁骨。
熱鬨沒看起來,剛要奔赴漁州的江湖群豪隻能偃旗息鼓。不過廟堂之中忽然爆發更大的熱鬨。
明皇頒布旨意,將要在歲末遷都至燕城,並將燕城正式更名為燕京。
而遷徙原因聖旨中說的明白,皇庭理應出世而治理四方,不該坐守山上形似出世。
然而,問題就來了。第一,這是不是對泰嶽的回應?明皇與三百年來之人皇都不一樣啊,行事居然如此高調淩厲。
第二,為啥是燕京?那個小地方不少人打聽了好久才弄明白所在,一個區區不足兩萬人的破落小城,明皇咋想的?
第三,各國怎麼看?皇庭要挾政變之威重新出世執政天下嘛?可這天下,已經不是三百年前之天下了啊。但不管各國怎麼看,都已經無法再將皇庭當做一塊肥肉看,更沒人敢尋思效仿魏武行事。
因為明皇身邊有個人——鎮國隱相,西秦攝政王,江凡。
皇庭政變之事還曆曆在目,各國都知道,一旦對明皇出手,那位一定不會坐視不理,畢竟皇庭存在,得益最大的就是他。就看消息傳出後,第一時間護龍軍和龍衛軍就儘數調動起來保駕護航便完全能明白。所以,這才是明皇敢做此決定的根源所在。
可明皇為什麼不往漁州遷移呢?也有人提出這種質疑,很快就被一頓嘲諷,明皇又不是傻子,進入漁州就徹底成了秦國掌中物,相當於當年把自己打包送給魏武王,隻有在隔絕秦國的地方,皇庭才具備更大自由空間以運作某些事。
眾說紛紜,各種猜測質疑形如潮水。
但不論如何,明皇這番舉措,有人緊張,也有人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