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的古箏曲同樣不弱,我看有機會奪冠。”
“在我看來,還是吳關那個年輕人的《賽馬》經典,開創性的二胡曲啊,了不得。”
“……”
各種議論,讓現場漸漸變得嘈雜起來。
而此刻的評委席,更是熱鬨。
有評選,就有爭論。
一名頭發斑白的老者沉聲道“各位,反正我還是覺得老李的《竹林風聲》最好,是這次民樂表演中最精彩的曲子,其曲風清新、意境優美,而且風格中融入了年輕的氣息,並沒有走傳統的道路。無論是技巧性,還是創新性都是上乘。奪得‘最佳民樂獎’無可厚非。”
旁邊,另一名高額老者連連搖頭“我承認《竹林風聲》很好,但還夠不上最佳。諸位剛剛應該感受到了那首曲子表演的時候,現場震撼最大。這首曲子非《賽馬》莫屬。
第一《賽馬》顛覆了大家對二胡曲的印象,開創性絕對滿分。
第二《賽馬》風格活潑、旋律歡快,正好符合年輕人的特性。
第三《賽馬》曲調具備一種魔性,能夠讓人輕易沉入音樂中,完全展示出了民樂的魅力。”
這名老者說完,不少人紛紛附和。
“老陳說的沒錯。”
“我也看好《賽馬》奪得最佳民樂獎。”
“剛才聽後,確實太震撼了。”
“我也讚成。”
“對,我投《賽馬》一票。”
“……”
回想起剛剛吳關表演《賽馬》時的震撼表現,不少評委露出認可的表情。
不過很快,另外一名威望很高的老人站出來,沉聲道“我不可否認《賽馬》的優秀。但最佳民樂獎代表的是當今華夏民樂的最高水準,不可輕易做決定。我認為它要拿到最佳民樂獎還有所欠缺,為何?
其一《賽馬》技巧性不高,隻能算是一首通俗、簡單的曲子。
其二《賽馬》為二胡曲,二胡在民樂中受眾麵太小,我們評選的時候要考慮這一點。
其三《賽馬》創新的確十足,我覺得可以得到最佳創新獎。但要代表所有民樂,奪取最佳民樂獎還是不夠。
最佳民樂獎是代表著我華夏民樂大師創作的最高水平,代表著當今華夏的所有民樂。
而且各位應該都知道,最佳民樂獎的獲得者還有一個重要的對外身份。這次節目後續會在央視電台播出,當它在央視播出後,普通民眾看到這個獎項的得主,會認為此人就是民樂的扛鼎人,代表著當今華夏民樂的身份地位。而吳關實在是太年輕,即使有資格得獎,恐怕也難以承受這等身份。
不說其他。
當節目播出後,普通民眾看到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拿到了‘華夏第一屆民樂之聲’的最高獎,他們會怎麼看待我們?怎麼看待民樂?
我們這麼多老頭子研究了多年的民樂,到頭來還不如一個年輕人?
那麼在他們想來,民樂活該衰退!活該退出曆史舞台!
所以各位投票一定要慎重。”
這名老人的話音落下後。
現場陷入了短暫的沉寂。
不過很快,雙方又開始爭論起來
“老周,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你說的太絕對了。”
“我還是覺得《賽馬》最佳。”
“我投《竹林風聲》。”
“……”
雙方的爭論漸漸變得激烈起來,誰也說服不了誰。
隻有蔡華元、趙國啟兩位老人沒有說話。
終於……良久後,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了兩人身上。
最先出聲的老者站起來,語氣恭敬“蔡老、趙老,我們評委難以定奪‘最佳民樂獎’的得主,還請兩位給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