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聲隱隱,綠楊隨風,濃杏拂牆,燕支重色,驚蟄隨雷落,軍隊也漸漸開撥,謝寧領了轉運使的職,在後方調配物資。
雖然她上過好幾次戰場,也領過兵,但論軍事能力和調度能力來說,謝寧更偏向於後者。
因為她在戰場上大部分都是位於謀的位置,且沒有縱觀全局調配軍隊,布置戰局的經驗,對各軍的掌控也不如常年領兵打仗的將軍厲害。
就是須紅英在領兵打仗上頗具天賦,又在戰場上真刀真槍的拚殺出了不少的經驗,可對於一些老將來說,她依舊有不足之處。
現在她獨領一路軍,也都是燕曦據理力爭的成果,須紅英功績亮眼,也是難得的良才,可卻過於年輕,沒有更多的大戰經驗。
良將難得,老的良將更難得。
謝寧不領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她是文官,而現在形製已變。
其實自景帝起,朝中便更偏向於讓武官掌軍,而不是文官掌軍,因為景帝對於追求長治久安來說,更急於求成大一統,和以往幾帝守內虛外的態度截然相反。
畢竟不管是西理還是北晉,都是很大的威脅。
金錢能買短期的太平,可難買百世安樂。
偏向到底隻是偏向,直到燕曦即位的時候,朝中任命依舊是由文官為主,武將為輔的形式。
文臣完全控製了樞密院,也掌握了各地的統軍指揮權,此都是文官士大夫主政的格局所致。
就是西南平叛之時,謝寧便充當了一個監軍的角色,不過在這個時候,燕曦已經改變了形式,主要指揮權和領兵權都在武臣手上,而謝寧等監軍隻擔督察之責。
那時朝中還亂,不過依舊有不少人反對,認為違背了祖製。
他們的擔憂不無道理,因為站在君王的角度,軍隊需要牽製,可站在作戰之將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牽製大大的降低了軍隊的戰力和效率。
畢竟文臣不經戰事,將真實的戰場與戰事放於紙上。
燕曦此舉倒是也收攏了一批武臣的心。
政策是需要根據形勢而變的,以文馭武的方式製約武將,其偏重管控的特點,固然有助於穩定軍隊,並達到維穩防亂的目的,但現在已經不能適應邊患壓迫的嚴峻形勢,因此需要改革。
在謝寧看來,提出這樣製度政策的是個極有遠略之人,可這樣的掌軍製度過於早熟,不適合現在。
正所謂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隨著一聲驚雷炸響,烏蒙國以北晉殺害他們前任首領為由起兵,而大周也以北晉縱兵到邊界劫掠而起兵。
由此看,是烏蒙和大周聯合攻打北晉。
但身處北晉國都的北晉帝卻是不懼,聽著軍報,心中提著的大石也徹底落下。
他早已與烏蒙聯合,此為引大周深入北晉之計策。
蕭褚卻是有些擔憂,那烏蒙王可是一頭野狼,馴不服的。
而現在的北晉帝穀延卻覺得那烏蒙王都願意將自己最寵愛的大公主送過來了,那必定是誠心的。
可狠人,怎麼可能會在乎一個公主的死活?
畢竟烏蒙王可是把自己的兄弟都殺了才稱王的,比起烏蒙王來說,穀延也狠,卻少了謀,這點倒是和先帝很像。
蕭褚上前一步勸誡穀延多備下一手,以免烏蒙王是真的反。
穀延不以為意,可這話是蕭褚說的,那他便多了幾分考量,“我聽說大周的女將也領了一路軍來了,不如相國大人派蕭五去?”
可惜的是無法得知謝寧的下落,蕭四是死在謝寧手裡的,蕭五和蕭四是親兄弟,恨極了謝寧。
“也好,那便派蕭五支援幽州。”
蕭四和蕭五都是他的義子,且都勇猛異常,其中蕭五比蕭四多了幾分謀略。
蕭褚不僅兒子多,義子也多,都是北晉出了名的勇士,北晉先帝就是因為忌憚蕭氏,這才暗中放任魏王從皇後太子入手,削弱蕭氏力量。
到底是一代帝王,蕭褚不信北晉先帝不知道魏王暗中所做之事,隻不過順勢而為罷了,而後便用過就丟。
魏王也精明,早早給自己準備了退路,不過最後還是讓他抓回了北晉,囚於水牢,日日折磨。
大周的藥也的確夠好,到現在魏王都還沒死。
喜歡慢穿記事簿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慢穿記事簿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