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瘋皇!
,大明瘋皇
華夏醫藥,有確切的史料記載大致可以追溯至五帝時期,至大明泰昌年間,已傳承四千餘年之久。
這期間出過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等神醫,也出過《扁鵲內經》、《傷寒雜病論》、《針灸甲乙經》、《千金要方》等醫學巨著。
大明萬曆年間更是出了個藥聖李時珍,而且,李時珍還總結曆代傳承,編撰了《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巨著。
可以說,華夏醫藥發展到大明朝的時候已經相當的完備了,大明朝就是華夏醫藥的鼎盛時期。
曆史上,在大明朝的時候華夏醫藥就是天下無敵。
可惜這個無敵也就是無敵而已,華夏醫藥就像個寂寞高手,無敵之後就沒有然後了。
至於為什麼沒有然後了,這個泰昌已經細細分析過很久了。
這個原因很複雜,有歐陸殖民強盜無所不用其極的汙蔑、打壓、摧毀,也有本身的原因。
簡單來說,華夏醫藥傳承的主要宗旨是治病救人,而西醫最厲害的其實是賺錢或者說搶錢。
當然,人家是美其名曰商業化。
這個商業化可不得了。
人家不擇手段跟你競爭,把錢全賺走了,就有更多的錢投入研發中去了,而你莫名其妙的就被人整得連飯都沒得吃了。
這樣一來,自然是人家越來越厲害,你越來越不行。
就好比出現了一種新型病症。
人家賺足了錢,可以投入幾億甚至幾十億去研發新藥,然後給研發出來的新藥定個高價,賺取幾百億的利潤。
你連飯都吃不起了,憑治病救人的宗旨硬撐著去研發,然後,基本沒有然後了,就算研發出了也會被人打壓。
這個商業化的確很重要,餓著肚子的肯定乾不過富得流油的。
所以,泰昌準備從商業化入手,大力發展大明醫藥,先把市場占了,把錢賺了,讓人家餓肚子去!
那麼,這個商業化怎麼搞呢?
新馬城製藥廠,新建的研發中心內。
泰昌帶著李樹初、李樹本和彭賓等人在中間的樓層轉了一圈,看了看四處的環境,又感受了一下裡麵的溫度,這才帶著眾人來到一個帶有衝床的實驗室中。
這個研發中心他可是花費了很多精力和彭賓等工部官員一起設計出來的,花費的成本那是相當的驚人。
比如實驗室的地板,那都不是木板的,而是專門從北美拉過來的大理石板材。
牆體那也不是木材的,而是中間空心的雙層紅磚水泥隔熱牆。
還有頂上也不是簡單搭了個屋頂,而是架了很高的磚瓦房頂,中間也加了隔熱層。
而且,從底麵的鋼筋混凝土支柱空間,到中間的實驗室,再到頂上的隔熱層,那都裝了很多的水冷散熱風扇。
這會兒外麵都差不多三十度了,裡麵卻一點都不熱,穿個單衣剛剛好。
泰昌之所以投入這麼大,那自然是為了讓李樹初和李樹本兄弟有一個好的研發環境。
至於研發什麼,他也早已心中有數了。
他命人從西殷都城拉過來的衝床就是個簡單的壓片機,壓藥片的模具他已經命人做好了。
這種模具相當的精密,上下都是可以分離的鋼板,鋼板上麵是一排排光滑的圓柱,而中間一塊則是一排排蜂窩般的圓孔。
因為這是試驗階段,所以這種壓片機還隻是半自動的。
也就是手工將孔板放底麵的圓柱板上,然後把攪拌均勻的藥粉和玉米粉、澱粉倒上麵,再用光滑的刮板一刮,將壓片的粉末刮進孔洞中,多餘的則直接刮掉。
然後手工蓋上上麵的圓柱蓋板,然後再把這套東西塞進間隙調整的差不多的衝床上衝一下,然後再拿出來,取掉上下蓋板,把孔板裡壓好的藥片往下一磕。
這一下,一百片圓潤光滑的藥片便做好了。
李樹初和李樹本看到這神奇的操作都暗暗吃了一驚。
他們忍不住拿起壓好的藥片一看,這藥片兩邊竟然還有凸印的大明醫藥四個字!
李樹本仔細看了一陣,隨即忍不住問道“皇上,這藥片直接吞下去就行了嗎?”
當然不行!
這不正試驗嗎。
泰昌微微搖了搖頭,隨即拿起一片藥片直接丟一旁試驗桌上的玻璃杯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