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不是個修行者了!
初九,早晨。
鑲嵌在美人山上半段的方體西門前麵已經搭建了一個簡陋的平台,有一層淺紅色的屏障將拱門覆蓋住。
一位穿製服的小夥子對陳教授和陳舒、主要是對陳舒說“陳教授,小陳老師,等下進去的時候,會有儀器檢測,不能攜帶具備空間儲物性質的物品,有的話現在可以交給我替您暫時保管。”
“沒有。”陳教授買不起。
“手機手表項鏈這些可以嗎?”陳舒問。
“可以,但是也可以把手機交給我替您暫時保管,裡麵基本也用不上。戴著手表看看時間就可以了。”
“好的。”
於是陳舒把手機關機交給了他。
“您出來我會交還給您。”小夥子隨即拿出兩個外形科幻的金屬麵具,“同時在進去的時候,需要兩位老師戴好麵罩。麵罩單次的有效期大於十二小時,如果到時間幾位老師還沒出來,我們會進來提醒你們。”
“老師這個稱謂可當不起。”
“我來替您戴。”
“謝謝你。”
麵罩幾乎完全扣在臉上,眼睛處亮著微光,像是鋼鐵俠的麵罩,有種科幻感,可以為人呼吸和夜視兩個能力。
透過淺紅色的屏障,陳舒看見方體西門已經打開,但是因為屏障的隔絕,沒有聲音傳出。
依次經過檢測門,檢查空間物品,水晶對此免疫。
隨即進入方體。
穿過屏障時皮膚冰涼。
方體內部光線較暗,進門後有一條幾米長的通道,越往裡走光線越暗。
陳舒稍微適應了一下,四下掃視。
和方體外部不同,方體內部的曲線要圓滑一些,不再是正方體了,內壁刻滿了密密麻麻的符文,都是些一二級的符文。
地上中央處有著一個長方形的石台,上麵是平的,漂浮著一塊不規則的黑色石頭,大概和巴掌差不多大。
石台後麵還有一麵發著白色微光的石碑,朝向東門的方向。
同時地上零散的堆放著很多箱子,箱子像新的一樣,完全不像是已經放了五千年的樣子。
其實就算不做安全措施,讓外界空氣湧進來,這裡麵的東西也不會迅速損壞的。
“和其他方體一樣啊。”
陳舒小聲嘀咕,繼續到處看。
不出意外的話,這些箱子裡都是些當時的工藝品、修行者需要的珍貴材料,種類不等的特製書籍。有些當時很珍貴的,現在已經不值錢了,有些當時平平無奇的,現在卻價值連城,曆史重新賦予了它們意義。
但更有價值的東西在那塊中央石台上麵。
那塊石頭。
這塊石頭古時候叫芥子石,也叫儲物石、世界石等等,現代統一叫它空間石。
它裡麵自帶一個空間,可以儲物,環境穩定的還可以裝生命體。如果以巨力把它擊碎,裡麵的空間也會等比分割。
以前人們認為它可能是其它宇宙破碎後的產物,後來隨著歐元公老先生提出的位麵論,人們又猜測它是其它位麵破碎的產物。
有人將細碎的空間石進行加工,設下開關方式和防盜禁製,就變成了空間物品。
所以空間物品和人們在空間上的造詣沒有任何關係,這就是一種礦,並且這種礦並不是這顆星球自我生成的,古往今來的修行者早已把它用了個七七八八,以至於在現在這個年代,空間物品貴得一比。
有些國家直接對它進行管製。
像是這麼大一顆的空間石,還可以容納生物,人們往往以秘境稱之。
戰略物資。
現在一群軍方和道門的人圍繞著空間石,想將之拿下來,然後再把它解開,取出裡麵的東西,該放哪放哪去,這塊空間石則要作為益國的戰略重器交付軍方。
目前陳舒他們的任務是清理地上這些箱子裡的物品,對它們進行保護處理,裝好後拿出去,好好保存。
後續還要對一些書籍進行整理。
也許未來有些東西會出現在某個博物館,有些曆史認知會因此得到修正。
陳舒在裡麵先轉了一圈,看見那塊石碑正麵用很標準的宋體刻著‘西州’和‘夜神平倉’六個大字,下麵記錄著時間。
到了五千多年後,漢字和人們的書寫習慣都有輕微變形,就算是口音,也有了細微的改變,宋體已經很難見到了。陳舒看見這個字跡立馬感到十分親切,還有一種難言的感動。
但更引他注意的是內容和石碑本身。
西州就是西州,現在也叫西州,益國位於中州,可是為什麼要在這裡寫一個西州和夜神平倉?
大膽猜測一下——
夜神是個人!他在炒期貨!
說笑了。
這塊石碑陳舒從未見過。
要麼是其他方體沒有類似的石碑,要麼就是官方把它藏起來了,而現在陳舒以這樣的方式進來,自然就被視作有資格接觸到這件東西了。
看大家的反應,多半是後者。
曆史應該是客觀、求實的。
考古工作者無法改變曆史,也許也不能創造曆史,但應該做到不蒙蔽曆史,把更趨近於真實的曆史留給子孫後代。
可有些時候確實不能把從土地中挖出的任何東西都公布出去,因為有一些東西太過於驚世駭俗,或是自相矛盾,或是足以推翻我們熟知的曆史和我們引以為傲的榮耀,衝擊我們的文明。例如我們都把某個人視作偉人,視作共同祖先,我們津津樂道於他曾經留下的那些傳說,我們從這樣的先輩身上汲取民族自豪,可有一天出土了一些東西,讓他的形象徹底顛覆了,那麼這樣的東西可能就不適宜展示給大眾。
對於這樣的東西,我們還是要把它留下去,也必須要把它留下去,隻不過不是留給所有人。
會是什麼原因呢?
回去問問陳教授。
陳舒跟著陳教授乾起了活兒。
晚上。
一群人從方體中出來,外麵已搭好了帳篷,他們今晚就將在這兒休息,明早睡醒接著乾活,無縫銜接,苦逼得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