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還能再圖一次從龍之功?
緊接著,尉遲敬德為了避嫌,直接起身告辭離開,不參與他們接下來的謀劃,而在場其他人此時也有些猶豫,如果一切照舊,他們似乎並非不能接受。
甚至於如果繼位者,依舊還是李世民子嗣的話,那就更沒有必要折騰了。
直到李世民表示,太上皇更屬意李恪繼位,長孫無忌才跟被踩著尾巴的貓似的猛地跳起來,言詞激烈表示反對。
並開始積極勸說其他人。
不過其他人雖然表麵答應幫忙,但其實內心真實願意幫忙的意願並不強。
因為李恪繼位,與其他李世民的皇子繼位,對除長孫家之外的其他家族而言,區彆並不大,甚至於弘農楊氏還巴不得如此,隻有長孫家的損失最大,不但會失去國舅之位,還有可能會被繼位之後的李恪忌憚,甚至於設法拔除掉。
畢竟人家背後的弘農楊氏也不弱。
有自己的舅家可以用。
何必去用彆人家的?
正因如此,此次私下商討並未得出一個準確結論,或者說準確計劃,隻得出了一個接下來的大體規劃,那就是必須得設法試探一下太上皇,確定太上皇的能力究竟有多厲害,然後再考慮下一步,不清楚太上皇的底氣,以及有什麼詭異能力,無疑會大大增加失敗概率。
與此同時,相關消息已經在長安城傳開了,要求各地王爺回京的旨意也正快馬加鞭下達,膽大的準備看熱鬨,膽小的已經要麼準備離開長安避一避,要麼至少多采買了些東西,免得萬一出什麼亂子,關上大門還能堅持一段時間。
有人覺得太上皇年紀大了,還心慈手軟,舍不得殺兒子,複辟鐵定持續不了多長時間,回頭還得被送回大安宮。
幫他的也肯定會倒大黴。
有人覺得太上皇能耐不小,為此不知籌謀了多久,肯定不會重蹈覆轍,再次被逼宮奪位,但彼此必然再起爭鬥。
不知道最後誰勝誰敗。
還有人懷疑,是不是李世民在跟太上皇一起演戲,為的就是保住太子李承乾,要知道先前李承乾最好的結局也是被貶為庶民,可如今隻是被降為秦王世子,萬一秦王再篡位,重新登基稱帝。
那不依舊還是理所當然的太子。
太上皇願意幫忙一起演這場戲,大概率是為了保住李元昌以及李佑的命。
這樣也能解釋李世民為什麼沒有被殺,同時又是當秦王又是當丞相的,實際來講大權不依舊還在李世民的手裡!
不過也有人覺得,李世民即便不想廢太子,也有的是其他辦法,根本沒必要折騰這麼一大圈,搞這些個亂七八糟的事,這當中必有他們不知道的情況。
這些猜測造成了個什麼情況呢?
就是誰都不敢貿然支持誰!
如果太上皇對秦王一脈趕儘殺絕的話,那肯定會有人願意支持太上皇,如果秦王被逼反,也肯定有人支持秦王。
但現在很多人都懷疑他們父子倆在演雙簧,哪有這麼兵不血刃,你好我好的政變,怎麼看都不正常,所以大部分世家門閥都選擇坐壁旁觀,倒要看看他們父子倆在演什麼戲,又有什麼陰謀!
可也正因如此,整個長安的整體局麵都趨於和平,並沒有出什麼亂子,李世民也因為承受過生死符的痛苦,不敢貿然行動,現在正在積極尋求和尚以及道士的幫助,希望能夠找到應對之法。
不然他連試探他父皇都不敢。
大半個月後,李淵和李世民兩人成年並還活著的兒子,全部都回到長安。
白聖見完他們,便直接當著他們以及滿朝文武百官,包括李世民的麵道
“朕準備修改一下原宗室政策。
從現在開始,你們身上的爵位就全部都廢了,所有人一視同仁,全部都隻是普通皇子,然後朕會給你們安排一場考試,根據考試結果核定你們的爵位。
最基礎的是及格,虛爵郡王。
意思是沒有實權,隻有個郡王的名頭,每年拿點錢,然後你們愛乾什麼乾什麼,經商也好,唱戲也罷,便是天天出去乞討都行,隻要不違法犯罪就行。
優秀的封王,但也隻是虛爵,沒有封地,沒有實權,每年拿點錢,如果想當官,可以當,從七品開始當,有能力就晉升,沒能力,願意當十幾年七品官也行,不願意,就自己自覺辭官卸任。
即便是朕的親生兒子,如果拿不到優秀分,依舊隻能得個郡王之位,如果連及格都達不到,就當個空頭皇子吧。
每年發點錢,餓不死就行。
同時後代直接成為普通閒散宗室。
意思就是,過幾天給你們安排的考試,隻要不及格,你們就通通隻有皇子之名,其他的跟普通閒散宗室沒區彆。
當然了,如果特彆優秀的。
其實裂土封王也不是沒可能。
總而言之,現在最新的宗室政策就是能者上,庸者下,誰也不例外,接下來的新任太子或者太孫,就按這種方式進行推選,誰功勞最大,便由誰來當。
李世民除外,但你兒子可以參加。
朕就不問誰支持誰反對了,因為這是朕在通知你們,不是征求你們意見。
待會兒會給你們發一份考綱。
你們自己仔細看看。”
白聖這番操作,主要是為了接下來順理成章的推李恪上位,以及為之後增加百官政績考核之類操作,奠定基礎。
連皇子都是能者上,庸者下。
官員自然就更應如此了。
到時倒要看誰還有歪理來反駁。
說完自己的旨意後,白聖便將接下來的具體執行,以及讓那些皇子皇孫們接受的事宜,全部交給李世民去乾了。
她則是回去寫新的計劃書。
宗室改革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很多方麵需要改,沒個計劃可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