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小典的隨筆日記!
微笑,發自內心的真誠微笑。
這是一種有助於改善心境的小技巧,實用又高效。
哪怕笑得比小醜還像個小醜,那也是一種改善,不是嗎?
笑一笑吧,你可當不成蝙蝠俠。
········
這周的作業量真的有些爆炸。
但真的多嗎?你仔細想一下,和你初一到高三的生活比起來,現在算不算天堂?
初中和高中的老師都在說“到了大學就解放啦!考上大學就可以放肆啦!現在苦一苦未來就不苦啦!”
你能說他們這些論斷不是客觀事實嗎?不能啊。
大學的作業要求就是要比高三初三要輕鬆得多。
所以被改變的究竟是誰?是我們自己還是環境?或者兩者皆有。
環境改變了我們沒有說每天每分鐘都要上課了,每門課的作業也沒那麼多了,我們有大把大把的時間留給自己去乾我們想做的事情五排開黑,短視頻鑒賞,小說電影,社交聯誼,夜店狂歡……
人,在這種天差地彆的環境差異性下,怎能不被改變?
也有的,有些學生(比如她)就有很強烈的目的性和價值導向,他們每天流連於自習室,教學樓和圖書館中,就像當年的墨雄在南大的時光,除了學習就是學習。
誘惑太多永遠都隻是一個借口,經不起誘惑才是不想學習的最直接心理因素。
要知道,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誘惑撲克,麻將,象棋,圍棋,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古典音樂,繪畫……
想學習的人不會抱怨環境,隻會抱怨自己的身心沒有能夠一直堅持下去的毅力,但他們永遠不會因為自己經不起誘惑而產生遺憾(也不能這麼說,太絕對了),因為對他們來說,最大的誘惑就是知識和學習本身。
他們的求知欲大於一切,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他們非常忠誠的臣服於自身最強烈的慾望,一種被社會讚許的高尚的慾望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喜歡學習的學者的心中,他們未嘗不曾體會過放縱與其他生活中各種興趣愛好的滋味,但他們最後依舊選擇投入學海中,這可能隻能證明兩個原因他們有不得不學的理由;他們還是覺得學習最有意思。
我自己在學習上的表現是什麼?“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我在看書和學習的時候不會說刻意去背誦記憶,主打的就是一個頓悟式理解,我特彆享受那種在頓悟的瞬間通透一切的感受,那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搞的無上體驗。
或許,那些成天泡在書海中的學者們也是在不斷享受那個瞬間。
········
馬斯洛的七大層次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下層的四種需要是基本需要(缺失性需要),上層三種是屬於成長需要。
基本需要因滿足而減弱,成長需要因滿足而增強。
這麼說來,對本子的欣賞以及畫風與畫師的挑剔也算是審美需要的增長。
在自我實現的需要中存在高峰體驗在我們自我實現的前一刻的時候產生的一種喜悅感覺,一種類似於高峰之上的感覺。
聽起來就像連續打了一萬把大雪花最後終於薄紗(嚴判完美無瑕)了。
哦,魯比的大弟子單手虐殺裡fd的那個瞬間應該也是高峰體驗。
求知需要,這個概念放到認知心理學裡就變成了“對信息刺激進行加工的需要”,無論是cs還是lol還是1999,這些遊戲本質上都是糅合了審美需要和求知需要,因此遊戲具有成癮性的心理因素或許就在於被滿足的求知需要越來越高,而對一款遊戲玩膩了產生電子羊尾或許是因為被滿足的審美需要越來越高。
本質上喜歡學習和喜歡打遊戲和喜歡刷短視頻或許在心理層麵上並沒有太多的不同,隻是人各有異,人各有誌。
那我算是喜歡什麼?喜歡學習?喜歡寫日記?笑死。
我喜歡的東西太多了,我想要做的事情也太多了,我在非學習的活動上投入時間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