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山東鹽梟連下三城,建國大齊。
7月底;山西百姓起義,建國大唐。
8月初;四川義軍,建國大蜀。
一時間風雲際會,遍地烽煙,各地的求救信函,如雪花一般飛向大都。
自元庭入主中原以來,民間的起義從裡沒有斷過。
不過,往常明教起兵,義軍最多也是稱王稱公,向這般起義建國的絕無僅有。
若是稱王稱公,當地官員還能處理,但是,一旦建國立製,就必須要上報大都。
建國可是大逆啊!
五地義軍建國稱帝,還未等大都元庭拿出主意。
8月中旬,江南重鎮集慶、鎮江等被一股義軍攻占。不過好在的是江南叛軍並未舉起反旗,稱王建國。
對於大都來說,江南的奏報並未重視,在元庭的統治下,起義的百姓多了。江南義軍雖然攻取重鎮,但是,隻要沒有建國稱王,在政治上的重要性遠遠比不上先前的五路義軍。
大都元庭正忙著處理五路義軍建國之事,對於江南顧不上理會。江南的奏報,來到大都之後,便石沉大海。
九月。
揚州、常州、無錫、蕪湖、安慶等地接連失守,江南叛軍更有封鎖長江之勢。
大都元廷中,不乏有識之士。他們知道江南的義軍,才是元廷的心頭大患。
但是,很多時候,一些事情一旦被賦予政治意義,那就完全不同了。
元庭的有識之士雖然在奔走疾呼,但是,他們位卑言輕,如何能改變元庭策略。對於元庭來說,現在政治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剿滅五路建國的義軍。
至於其他的,現在顧不上,這叫做政治正確。
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江南叛軍在天下叛軍中聲勢最小,又無簪越之舉,那些朝堂大臣如何會放在心上。
山東、四川等地的義軍雖然建國稱王,但是,實力並不強,以數百位漢軍骨乾擴建的義軍,有戰鬥力的也就是數千人。
元廷的征繳大軍一到,自然如鳥獸散。
但是,此次義軍頗為難纏,元庭大軍還未到,義軍已經消失無蹤,頗有些神出鬼沒的味道。
彭瑩玉幾人心中明白,他們的任務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存在。
隻要他們義軍還存在,他們建立的小朝廷就還在。
義軍的小朝廷不僅僅是對元庭的挑釁,更是羞辱。
元庭是萬萬不會放過他們的,隻要他們不死,就會牽扯元軍極大的精力。
“主公,江南的各路大軍進展順利。
範將軍聯合我集慶大軍後,連下常州、無錫。
昨日,已率一團之兵,大軍直奔杭州去了。
楊將軍也已拿下安慶,兵峰直逼武昌。隻要武昌拿下,我漢軍便可封鎖長江,為全取江南定下基礎。
另外,殷將軍來信,已至揚州城下,隻是揚州城已有防備,急切間難以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