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陽王長歎一聲,轉身走下城樓。
朝中局勢動蕩,百官王公非他一人所能撼動,他所能做的就是勉力支撐罷了。
廬州戰敗,元廷已經是風雨飄搖。
不提大都這邊如何慌亂,朝局動蕩。
廬州大勝,對於漢軍來說意義非凡。
漢軍新占領地,在得到廬州戰場的消息之後,迅速的安定下來。漢軍的保甲製度,收地行動再無掣肘,快速推進。暗中的動蕩迅速消弭於無形。
所有人都知道,漢軍憑此大勝,未來必將入主天下。就是再不濟也會與元廷兩分江山。
對於一個未來注定主宰天下的勢力,沒有人會頭鐵到抗衡。
自古以來執掌天下話語權的都是豪族、士紳。
而豪族、士紳的維持特權的手段就是入仕當官。
漢軍掌握豪族、士紳未來的前程,他們自然分得清輕重。
豪族、士紳不抵抗,漢軍治下是一片太平。
自古以來,為了當官,這些豪族、士紳可是無所不用其極的。
五代十國時期,就出現了一個最荒唐的朝廷,南漢。
南漢天子劉鋹有一個奇葩的想法。在劉鋹看來,正常的官員家有妻室,要顧及子孫,蔭及後代,容易產生私心雜念,不能對皇帝和國家儘忠。相反宦官了無牽掛,無欲無求,能夠心向朝廷,於是劉鋹將宦官做官作為基本國策。
據《新五代史卷六十五》記載“對有才能及進士狀頭者,皆先下蠶室”,意思是閹割了以後有才能的進士官員才能得到重用。沒考過進士,但被皇帝器重的官員也都難逃這一刀,即便是和尚道士,劉鋹想與其談禪論道,也要先閹割了再說。
當時的南漢,稱未受閹割之刑的人為門外人,已閹割者為門內人。南漢的很多人為了能做官,享受榮華富貴,都去當了太監,於是南漢幾乎成為了閹人之國,小小的南漢政權居然養了兩萬多個太監,裡麵還有不少飽讀詩書的儒士。
南漢被宋朝滅亡的時候,光殺了負責閹割的專門人員就接近千餘人。
所以玄陽從不擔心漢軍領地內的豪族、士紳抵抗。
因為這些人是最沒骨氣的一批人。
這些文人自漢唐以後便被抽走了脊梁,直不起來了。
漢朝的儒生尚能身佩鐵劍上陣殺敵,唐朝的儒士也是心懷天下,鐵骨錚錚。
但是,經過五代十國的摧殘,文人便抽取了脊梁。
北宋時期文人尚有傲骨,但是,在衣冠南渡,南宋建立的時候,文人連最後的一點傲骨也丟了。
雖然,南宋也出了幾個名垂青史的忠貞之士,但是在玄陽看來更顯悲哀。
一個時代缺少什麼,就會標榜推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