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間的孤本珍籍,可大多都是在他們手中。
到時候他們進入漢王麾下,相信以他們的底蘊,麵對那些隻懂得舞刀弄槍的武夫,可謂是手到擒來。
馬上得天下,治理天下還要他們這些文人士子。
隻要漢王讓他們治理天下,以他們的本事,到時候榮華富貴,自不在話下。
於是,超越玄陽意外的,無數的珍藏古籍、孤本珍品,向洛陽蜂擁而來。
但是,當他們奉上珍藏的古籍、孤本珍品後,發現玄陽並無所動。而且,對於他們的態度也並無任何變化,漢軍政務院的政策也沒有任何調整,漢軍沒有向他們示好的任何舉動。
對於玄陽來說,這些古籍、孤本雖然珍貴,但是,還遠遠達不到為了這些古籍、孤本調整漢軍政策的地步。
漢軍治下的文人士子注定要失望了。
其實,漢軍現在的政策,相比蝸居江南的時候,已經開放了不少。
文人士子若想入漢軍麾下當官,不僅可以加入漢軍,還可以直接報考漢軍政務學院。
漢軍的政務學院實行三年製,一年軍事訓練;一年理論學習;一年實踐檢驗。
政務學院的學員除了有一年的軍事訓練外,其實並無多少親上戰場的機會,最多也就是跟著警衛軍剿匪。
可是,即便如此,這樣的軍事訓練,從軍經曆,對於那些讀書人來說是莫大的羞辱。
當然,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
自漢軍廬州會戰後,漢軍便有問鼎天下之勢。無數有識之士,文人士子開始進入政務學院學習,接受漢軍的政策,製度。
政務學院的學員,畢業之後大多數是從村長、鄉長直接乾起,漢軍並無直接授予縣官的先例。
雖然曆朝曆代對於縣官多有鄙薄,但是,縣官卻是卻是極其重要的一個位置。縣官可是能破家滅門的百裡侯啊!
那些,沒有入政務學院的文人士子,並非是不想當官。
而是自視甚高,眼高手低,他們根本不屑做基層小吏。
自古以來,文人士子追求的便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他們指點江山,精神激蕩。既感動自己,也感動彆人。但是,卻無絲毫益處。
在宣陽看來,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足夠的曆練,哪有那麼多經驗;那麼大的智慧;那麼廣的眼界。
天下的文人士子中,天生知之者,天縱奇才的,絕無僅有。
就是玄陽麾下的李善長,殷天正也是久經曆練,數次沉浮,這才做下這般大事。
真正的情況就是,大多數人心比天高,紙上談兵,誇誇其談罷了。
漢軍的選官製度早已定下。
雖然漢軍崛起不過短短幾年時間,但是由於玄陽的堅持和有效的執行,在漢軍內部早已達成了共識。他們這些人要是不主動融入漢軍,未來最終會被曆史淘汰。
有政務學院在,漢軍治政理民的官員並不缺少。
而且,政務學院培養的都是乾實事的乾才。那些誇誇其談,坐而論道,不知民間百姓疾苦的官員,就算僥幸授官,在漢軍之中也無立足之地。
漢軍的檢察院和吏部可是時刻在盯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