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召開軍事會議之前,關於三州新領地的政務會議,早已召開,並且全力推行了。
政務院自三路大軍進攻開始,就已經在準備三州的治理了。這段時間全麵推行天策府的政治體製;保甲製度和土地國有政策,也卓有成效。
在大軍的配合下,進度很快。畢竟這是天策府統治的基礎所在,哪能懈怠!
宋朝重文抑武,江南又是文風鼎盛,所以在江南民間士紳豪族的勢力相當龐大,這也是天策府占據大宋四路後,第一時間頒布江南許出不許進的原因所在。
天策府的許出就是要讓這些士紳豪族逃離江南,減輕天策府推廣政策的阻力。
果不其然,自天策府進兵以來,並頒布政策後,逃亡江北的人不計其數。當然這些逃離南方四路的人,大部分都是大宋的既得利益者,對於這些人,天策府並不看重。他們不是天策府的根基,反而是天策府統治的阻礙。
有唐州和瀛洲的經驗在,又有大批的士紳豪族逃離。政務院在三州推行政策顯得有條不紊。當然,這些政策的推行在江南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天策府的根本政策觸犯了那些士紳豪族的利益。有相當一部分人既不願逃離江南,也不願接受天策府的政策,他們剩下的隻有一條路,那就是暗中互相串聯,彼此勾結,反抗天策府。
因此,這幾個月來,民間的反抗是此起彼伏,聲勢浩大。
可是,江南士紳豪族整體反抗天策府統治的規模和強度,卻是比樞密院預計要小的多。
要知道,當初天策府在唐州和瀛洲推行政策時,殺的兩地是血流成河,警衛軍幾乎快把兩州的士紳豪族屠戮一空了。
大宋南方的士紳豪族雖然也有反抗,但是,更多的是服從和逃離,很顯然很識時務。特彆是警衛軍和羽林軍聯手撲滅江南第一波的反抗浪潮後,整個江南一片死寂。
撲滅第一波的反抗過後,政務院推廣政策的進度也快了很多。
這次軍事會議的召開,正是天策府的各院部在通力協作全力消化江南的時候,
玄陽這次召開軍事會議的主體就是擴軍。
天策府原本的兵力駐守唐州和瀛州,自然是綽綽有餘。就是遼國跨過鴨綠江攻打唐州,天策府的兵力也足以自保。但是,想要鯨吞大宋,以天策府的這點兵力根本做不到。這次擴軍,禁衛軍、羽林軍、警衛軍全部涉及。擴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不過,現在天策府占據了江南,如果消化了江南三州。天策府在麾下五州的領地募兵,按人口比例來說,這次擴軍倒也不算窮兵黷武。
禁衛軍這次計劃擴編成一個軍,作為玄陽的親軍和天策府最鋒利的尖刀。
羽林軍的擴編規模就大了許多。
騎兵依舊維持三個師的編製不變,不過馬匹,兵員,將領都得到了大大加強。
步兵則是直接擴編了三個師,由原來的的6個師變成現在的9個師。
水軍也擴編了一個師,總共四個師的水軍,改編成四個艦隊。
至於警衛軍,樞密院直接大手筆的組建了15個軍的編製。
粗粗算來,如果這次擴編的軍隊滿員,負責對外征戰的禁衛軍和羽林軍足足有19個師近50萬人馬。
而駐守地方的警衛軍,也有近40萬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