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僅是帝都城,在虞婔徹底上位,各地方官府也開始將之前捏在手裡的產業推出去,然後施行一樣的政策。
地方富豪不買賬,那就放給更低層次的人民。
甚至還提出了租借的方式。
就是以一個很低的價格給調查清楚的人經營,每年的收益給朝廷多少,自己留下多少。
無損經營多少年,就是他們自己的了,而且開始每年降稅繳納,直到降至規定的稅率就正常繳納了。
這些,虞婔隻是提出了可行性方法,具體的就要這些官員自己去算了。
而且各地方麵對的反對聲音和情況不一樣,還得有一定的彈性。
戶部的官兒,算數不好的得汗流浹背了。
這事兒根本沒法參與。
對於各地的經濟還要實地考察等等,結合實際來施展這條政策。
虞婔畢竟是皇太女,這條暗中的命令,大部分地方官是聽了的。
有一部分留了一半,小部分完全沒當回事兒。
畢竟,這樣的命令很奇怪的,又不知道留在手裡做什麼,一些富商通關係找上門來買,拒絕也不太合適,就陸陸續續的賣了出去。
等這政策一下,有後悔的,有慶幸的,也有清算的。
每當這種時候,都得感歎,乾宇是真的大。
吏部和刑部算是忙得不可開交。
離開了帝都城,四聖樓就不是主角,而是輔助了。
而在虞婔登基後,這稅製就在不斷的往外擴張,無聲無息的整合乾宇的資源,又默默的鋪給更加低層一些的民眾。
因為沒有動世家貴族,富商鄉紳原本手裡的東西,加上四聖樓極速膨脹的實力,官府武力值的提升,以及虞婔暗中勢力的威脅,這些人選擇了觀望。
沒有在第一時間鬨起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等他們反應過來時,已經翻不出浪花來。
整個局麵都被虞婔或者朝廷控製住。
而且,這一代人的產業,虞婔從始至終未動,讓他們失去了警惕。
但是一旦傳給下一代,或者出售賣給其他人。
隻要去官府辦理手續,那就得開始收稅了。
以至於讓很多老一輩的都不敢死,不敢將產業過戶。
然而,隨著時間一長,各種科普日複一日的進行下去,一般人還是逐漸覺得收點稅沒什麼的。
畢竟稅不算高的,平日裡可能上下打點,拉攏人脈都不隻這點。
反而交了稅就有一定的保護,一些不用給的就不必浪費的,竟然能留下更多。
貌似……沒什麼損失啊!
年輕一輩的想法逐漸改變,這政策就很好鋪開了。
當然咯,會敗落到交不起稅的人家必定不算多,賣出去就能得到一大筆,買家給購置稅就行。
這……確實沒什麼鬨的。
鬨來鬨去,就為了那點稅,還得罪了朝廷和女皇陛下,仔細琢磨又確實沒必要啊!
會做生意的人,都懂得權衡利益,沒有特殊原因,不會跟朝廷硬剛的。
最重要的是,虞婔之後還祭出了殺手鐧,每一分稅都是給乾宇國防做貢獻,保證乾宇邊關的兵馬強盛的概念一出,一下子更是打垮了很多人的堅持。
在這個過程中,問題和一些意外肯定是有的。
但都不大,有足夠的武力值和不算特彆壞的官員在,都能很好的解決掉。
這一舉動,轉換了很大一批資源的性質。
多多的填了國庫。
當然,這還是第一步,悄無聲息的整合了一些上層社會的資源。
下一步,虞婔就要開始降低農業稅了,然後發展各行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