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他們有看了兩句的有看了一眼的都沒有看到全部。
如今把紙上的全部都聽完才體會到那些政策的高明之處。
從始至終這裡麵都沒有對大晉提條件,沒有派人過去強製做些什麼,但是無形中把大晉當劃入了大禹的版圖。
大晉主動過來求和,大禹國不但不痛打落水狗,還派人幫他們平亂,大晉皇帝能不記著大禹皇帝的好?
幫著大晉皇帝平了亂,大晉國還是艱難地,這個時候大禹皇帝送來糧食,物資幫著大晉百姓活命,大晉百姓能不記得大禹皇帝的好?
等大晉國的困難都解決了,大禹國允許跟大晉貿易,大家各取所需,以後還有什麼好打的,兩國的戰爭就永遠不會再起。
兩國沒有了戰爭大禹國的文人在大晉國弘揚大禹國的文化,久而久之,大晉百姓被大禹國文化影響。
說著大禹國的話,學著大禹國的文化,還用著大禹國的東西,吃著大禹國種出來的糧食,你說你是大晉人還是大禹人?
妙,簡直是太妙!
這計策可比起那些打打殺殺,強迫納貢強多了。
都說泥人還有三分剛,兔子急了還咬人。
現在大晉國正是艱難的時候,現在讓他們納貢,出戰馬,割地,賠錢他們能不記恨大禹國嗎?
一旦這種恨形成,遲早有一天大晉國人還會爆發戰爭,到時候又是接連不斷的戰爭。
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永遠無休無止。
顧銘的計策就是一個連環計,慢慢的把大晉國規劃到大禹國。
這就好比是溫水煮青蛙,青蛙根本沒有感覺出異樣它已經被煮熟。
“陛下此策甚妙這可比要他們納貢割地,劃算多了!臣懇請陛下依此計施行!”
定王麵露激動第一個站出來提議道。
如果能和平相處,為何要兩國開戰!
如果能和平解決,為何要針鋒相對!
他作為大禹國的戰神,寧願自己沒有戰神的名頭。
兩國開戰遭殃的都是兩國百姓,這些年他深有感觸。
主張開戰的是朝廷百官是皇帝,最後打仗的糧草是老百姓出,士兵從老百姓裡麵征!
顧銘提議的無疑是最好的計策!
“臣附議!”
“臣等附議!”
大殿之上百官都支持施行顧銘的建議。
他們也咂摸出顧銘之計的奧妙,他們都不禁感歎顧家小子之大才。
聽說這小子今年才六歲,六歲就能拿出如此深謀遠慮的計策,真是讓世人歎服!
不愧是陳老教出來的孩子就是優秀!
此刻他們都忘記了陳老是今年才致仕隱退的,習慣性的把顧銘的優秀跟陳老太傅掛上鉤。
這也為顧銘擋下了不少麻煩。
其實不光文武百官這麼想,皇帝也是這麼想的!
皇帝麵帶笑容,心中大定。
老師教出來的人,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好,就按此政策去實施!定王這次和談還是你負責,各部官員協從,主要談判人選你定!”
“臣遵旨!”
這邊國家大事都商量完,眾人不約而同的看向正吃著點心的顧銘。
顧銘猛地抬頭就看見一位位眼神各異的官員。
他吃點心的嘴一頓詫異的說道“要不你們也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