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糾結?樓森已經講出了答案。
樓令知道事情會是這樣,說道“你有跟他們交代了嗎?”
屬於老樓家的舊班底數量太少,樓令必然是要讓他們成為中流砥柱來掌權,不是去搞什麼選賢選能那一套。
這就是所謂的遠近親疏,尤其是在春秋時代。
在春秋時代搞什麼選賢選能?不用太久遠的以後,再隔不到一百年的魯國就給出了教訓。
一名叫陽虎的人憑借自己的能力快速上位,他是季孫氏的家臣,然後架空了時任家主和魯相的季孫斯,成了魯國實際上做主的人。
如果不是陽虎的野心太大,再來是情商太低,說不定可以取代媯姓田氏,作為首個唱一場“陽氏代魯”的大戲出來了。
而在更久之後,什麼外戚弄權,或者權臣當道,把戲簡直不要太多,無一不是在訴說所托非人帶來的下場。
起碼在春秋中期,家族內部奪權的事情發生得極少,維護主家統治才是被認可的普世規則。
這樣一來,樓令哪怕是想要選賢選能,首先要將自己最可信的班底培養起來,有辦法來對“外人”形成製衡。
連最基本的製衡都搞不起來?哪來的膽子敢將權力交給沒有血緣關係的外人啊!
樓令看向已經消停下來的一眾孩子,他們正在按照身高被監督著排隊,有了“徒”身份的人會進行挑選,孩子將根據身高被重新劃分營區。
不用年齡,原因是那些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幾歲,隻能是用身高來甄彆。
樓令轉頭看向正在書寫什麼的林姒,說道“再抽調一批婦女過來,最好是有生育過的。”
好多人誤會春秋時代是用刻刀在竹簡上刻字,其實真沒有這麼一回事。
毛筆在諸夏文明很早就已經出現,戰國時期的蒙恬隻是對毛筆進行了改良,並不是他發明了毛筆。
而之所以有刻刀,它是在毛筆寫錯字之後,用來刮掉竹簡上的錯彆字,好重新進行書寫的一工具,真不是用來在竹簡上刻字用的。
林姒抬頭看向樓令,問道“需要抽調多少呢?”
樓令也需要等孩子劃分完畢之後,得到相關數據才有答案,說道“你先挑,做好前期的準備。”
林姒眨眨眼睛,隨後笑眯眯地應了下來。
到下午,樓森與一幫同僚帶著一千多人過來,他們在安置未成年人的營地邊上,重新搭建一個新的營地。
樓令並未出現在現場。
畢竟,樓令是一家之主,哪有一家之主去歡迎下屬的道理?真出現那種狀況,不是樓令被架空,便是自降格調。
樓令不去現場,不代表沒有在關注。
“一個個身高基本一七五以上,骨架看著也大,好好養一養便是一條魁梧的漢子。”
當然,現在沒有“漢子”這個名詞。
“晉人的基因這麼好的嗎?”
“不對啊,楚人也不矮……”
應該說,能夠上戰場的人,他們本身就是當代的優良階層,提前就經過了甄選,身體素質又能差到哪去呢?
在接下來,樓令要做的就是為老樓家補上武德充沛這麼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