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君子之戰是什麼?事先一定會派人宣戰,沒有偷襲或埋伏,約定一個交戰的地方,開打之後還有一係列的規則進行約束。
郤克帶著晉軍和衛軍到了齊國的“遂”地,當地的齊軍就是那麼安安分分等著,沒有襲擊行軍狀態的晉衛聯軍。
本來在“艾陵”那邊的高固,他帶著一個軍團來到“遂”地與統率三萬多大軍的國佐會合。
晉衛聯軍與齊軍相隔約三裡地分彆紮營。
抵達“遂”地的郤克第一時間派人去邀請高固和國佐相會。
既然是郤克提出邀請?高固和國佐願意見麵的話,自然是由他們來決定見麵的地點,見麵的時間卻是該變成郤克來決定了。
晉國來了兩個滿編軍團,兵力為兩萬五千人,加上隨扈、隨從之類非戰鬥人員,總人數其實達到了三萬六七千。
衛軍出動了一個滿編軍團,兵力為一萬兩千,加上非戰鬥人員,人數有個一萬四五千的樣子。
齊軍那一邊的總人數就是五萬多。
隻不過,齊君無野繼位之前就很迷戀勇士,成為國君推行了一個政策,既是允許非“大夫”、“士”、“徒”的群體自行參與到戰爭之中。
所以,五萬多的齊軍,屬於正規軍的數量其實也就三萬左右,剩下就是那些不怕死想發財的庶人了。
上戰場立軍功搏個前程?實在是想多了。
不是“徒”的身份,僅是在晉國有可能獲得改變階級的機會,儘管機會並不太多,好過其餘諸侯國完全堵死了普通黎庶上進的通道。
因此,齊君無野雖然允許齊國的普通黎庶上戰場,隻是給他們一個冒死發財的機會,其餘真的就沒有了。
對於發財這種事情?要知道齊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有多少人沒有耕田,又有多少在“臨淄”或其它城池當街溜子的人,他們是多麼的想發財了。
齊國的經濟在管夷吾一係列操作之後,增生了很多發財的路子,開拓了齊人的視野,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負麵的影響,其中就包括大量本該耕作糧食的土地被種上了桑麻。
跟隨郤克出營觀察齊軍的樓令就看到了一種景象。
大批不是正規軍的齊人,他們在齊軍的營盤周邊搭設帳篷或是窩棚,有些人則是連窩棚都不搭一個。
這些齊人穿著五花八門,絕大多數人手上的武器隻能用千奇百怪來形容。
“那是掏灰用的叉子吧?”
“好家夥,那是三節棍嗎?”
“大多數全是農具……”
不是正規軍的齊人,他們確實沒有正規的武器,大多數看去也是臉黃肌瘦。
郤克一直在麵無表情看著,回程的路上才很感慨地說道“桓公基業敗壞殆儘啊!”
戰爭不是人數多就能取勝這個道理,諸夏這邊早就明白了。
曾經的殷商動輒出動幾十萬大軍,問題是裡麵的絕大多數屬於奴兵,又在絕大多數時候隻能幫倒忙。
殷商的滅國就是因為奴兵倒戈,導致姬周成為天下共主之後乾了矯枉過正的操作,設立“徒”、“士”兩個階層,隻有含“徒”和以上階級的人才能入伍作戰。
“你聽說欒書要設立一種叫‘羨’階級的事情了嗎?”郤克在問樓令。
“有所耳聞。”樓令就實答道。
曆朝曆代之中,越是久遠的年代,可能是同樣的“字”到了現代卻已經更換了好幾種的意思。
那個所謂的“羨”其實是一種預備役。
在欒書的設想中,晉國想要奪回霸主寶座,一定要對兵源進行擴展。
問題出現在哪裡?土地就那麼多,另外“徒”、“士”、“大夫”多了不止土地不夠用,貴族階層以及國家層次的負擔會加重。在這種限製下,肯定不能大肆派發“徒”、“士”或“大夫”的身份或爵位了。
這一次晉君獳增設三個新軍,其實就遭遇到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困境,說簡單點就是根本沒有足夠數量的“徒”、“士”、“大夫”來填滿三個滿編軍團。
在麵對實際困難的情況下,晉君獳開始進行騷操作,他直接將新軍的編製進行腰斬,每一個新軍隻有正式軍團的一半編製,即新軍滿編狀態下隻有正式軍團的一半兵力。
然後,晉君獳帶人算了又算,更尷尬的發現哪怕是新軍的編製隻有正規軍團的一半,仍舊沒有足夠的“徒”、“士”、“大夫”去湊滿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