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王朝成為天下共主之後,一開始其實就是自己搞了個爛攤子,到周公旦得勢才算將國家製度推廣到同姓與異姓的眾多分封國。
周公旦用來約束諸侯的方式是指定“禮”與“樂”,因此“禮樂”其實就是周王朝的一套“法”了。
然後,周王朝因為要集權的關係,一開始可不搞法令明示的做法,要諸侯自己去領悟,再看誰倒黴了之後,得知什麼是不該做的,做了之後就是違背禮法。
到後麵,周公旦一再殺雞儆猴之後,最終將“禮樂”製度相關明確通知給眾諸侯。
可是,姬周是一個等級製度異常鮮明的王朝,不止講究“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的這一套,什麼事情是哪些人能知道,哪一些人又是連打聽都不行,一切都被玩得明明白白。
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解張對樓令進行提醒,講實話就是心懷好意。
“如果眾人連做了什麼是違背軍律都不知道,他們怎麼去規避呢?”樓令用不解的表情提問。
解張也就是出於好意才提醒,沒有打算涉足太深,低歎了一聲又笑了笑,找理由告辭了。
營盤內有許多地方在宣揚軍律,掛上去的牌子簡直就是密密麻麻,並且有人在當場宣讀與解惑。
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不造成轟動?
解張出於交好樓令的原因,做法對不對另外說,進行了善意的提醒。
另外一些人,有特彆將樓令召喚過去詢問,也有人想阻止樓令繼續做下去。
一同出征的智首在事先就了解情況,樓令在做之前有特彆找他詢問後意見了。
智首認為是好事,隻不過提醒樓令,說是可能會冒犯到範氏。
講實話,樓令真不知道為什麼會冒犯到範氏,了解到範氏一直把持“士師(大法官)”這個職位,才搞清楚怎麼回事。
因此,樓令又去找了範氏,與士燮見麵說清楚在履行司馬職責之後要做什麼。
士燮非但沒有阻止樓令,還非常高興地交談起來,明確表達了支持的態度。
不會冒犯到範氏,士燮還明確表達支持?
樓令自然也就沒有了那麼多的顧忌了。
當然了,樓令肯定要問欒書的意見。
欒書的意見就是沒有意見,一副樓令履行司馬職權,他隻看最後結果的態度。
總之,樓令就是乾了,暫時看不出將會引發什麼影響。
“你明示了軍律,大家知道做了什麼是觸犯軍法。”智首是支持的態度,隻是有不少擔憂,問道“一定會有遺漏,有那個精力去補上漏洞嗎?”
現在沒有“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的說法,隻不過一定存在相同的狀況。
人治會很混亂,隻是對權貴來說就是大好事,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官字上下兩個口,說什麼就是什麼。
一旦全部明文列出,可操作空間可就沒有多少了。
並且……,想要律法嚴謹,工程量可非一般啊!
“我做能夠做到的事情,開一個頭,後麵與範氏一塊共同努力。”樓令說道。
智首有些怔怔地看著樓令,一臉回過神來的表情,笑著說道“我倒是忘記你與範氏也是姻親了。”
所以,沒有那層關係在,以為樓令想見到士燮就能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