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營試圖攔截的秦軍或是白翟人數量並不是太多,他們在晉軍衝到跟前之前,魚貫而出的數量加起來約是五六百?
其實,從樓令指示全軍加速進入衝鋒姿態,到晉軍撞上出營攔截的敵軍,時間也就過去約二十個呼吸。
一個呼吸的時間是多久?它大概為現代計時的兩秒。
從營寨內的秦人或白翟人發現晉軍要襲營,到他們的指揮官做出反應,消耗的時間則是約為十來分鐘。
怎麼會那樣?因為晉軍進入營寨內秦人或白翟人視野的時候,雙方的距離距離還很遠。這個既是所謂的“望山跑死馬”了。
能夠看到不代表距離很近,看不到也不代表相距很遠,要看實際的地形或環境。
樓令開始射箭,主要針對一些看上去像軍官的敵人,每一箭都能射翻一人。
作為車右的樓小白則是扛著盾牌,再眼觀四麵八方,隨時等著格擋射來的箭矢。
樓令使用的是強弓,最遠射程可以射個一百六七十米,超過一百二十米則是射出去的箭矢會顯得有些飄,等於距離越遠殺傷力越低。
普通的弓,它們的有效殺傷距離大概就是七八十米,超過八十米之後的箭矢就會發飄。
不管是什麼遠程武器,它除非是帶有爆炸彈部,不然都存在有效射程,包括失去威力和不存在準頭兩點。
所以了,冷兵器時代的遠程武器,刨除掉射出石彈之類,特彆是各種非弩車的箭矢,遠距離覆蓋隻是看著嚇人,它們實際殺傷力極其有限。
因此,什麼射程數百米之類,唬人的而已,跟現代看電影那般,其實就是看個“特效”場麵,起到的實際作用真就是恫嚇比殺傷效果大。
等實際使用弓箭之後,樓令才知道很多影視作品,它們真的就是影視作品。
例如二十一世紀之初有一部叫《英雄》的電影,裡麵提到秦軍攻城必先以箭雨進行覆蓋,一射就是數十萬支箭矢。
話說,電影工作者知道戰國時期的生產力嗎?又知不知道秦國每年才能夠生產出多少支箭矢。
擔任秦國相邦的範睢,他努力了十來年也就儲備了一場大型戰役的軍備數量,隨後被王齕和白起先後在“長平之戰”消耗一空。
秦王政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滅六國,也就隻有一個“十年”的時間,真的能每戰消耗數十萬支箭?簡直是在開玩笑了。
單兵武器的弓或弩,其實弓使用的箭矢在遠距離還有殺傷力和準頭;弩箭因為比較短的關係,射出幾十米就該失去準頭,弩箭最強的穿透力也是幾十米之內。
那麼,秦軍的單兵遠程武器,怎麼射出去幾百米的?
彆說什麼蹶張弩,懂得一些常識該知道任何工具使用起來都會出現磨損情況,哪怕步槍或大炮也是。難道蹶張弩就不會磨損,秦軍又有萬部以上的蹶張弩?
懂得冷兵器時代的遠程武器,一定知道夠粗、夠大、夠長才能夠在更遠的距離保持足夠的殺傷力。
或者說,秦軍箭雨覆蓋城池,全是使用弩車射箭?
秦國一整個國家能夠有多少弩車,有沒有那個國力打造數十萬支弩車所射的箭?
所以,樓令明確知道“作品”就隻能是“作品”,用更誇張和無法考究的方式博取眼球獲得觀眾,萬般不能去當真的。
生產力不高的春秋時代,一戰射出去萬支箭隻有富國承擔得起,從未有一戰消耗十萬支箭以上的戰役。
當前,晉軍射出去的箭矢稀稀拉拉,秦軍或白翟射來的箭矢更少。
晉軍在衝鋒狀態下齊射了三輪,隨後便是各戰車組繼續以箭矢輸出殺傷力,步兵不再進行射箭了。
站在防禦一方的秦軍和白翟人,他們本來應該射出更多輪的箭矢,可能是由於準備不足的關係,隻是射了兩輪就沒有成規模的箭矢射出。
樓令收起了弓與箭,手中的武器換成長戈,戰車衝鋒而過期間一再收割附近的敵軍性命。
戰車說不上是橫衝直撞,實際上在非必要時刻的話,馭手會極力避免去衝撞,他該做的事情選好路,順帶用車輪自帶的兵器絞殺沿途的敵軍。
總有人認為戰車就該橫衝直撞,有沒有想過拉車的馬或牛也是血肉之軀,它們受傷會出現負麵影響。
一旦拉車的馬或是牛重傷或是死掉,戰車也就該陷入停擺,不能動的戰車還有什麼用?
因此,戰車的主要作用並非用來橫衝直撞,正確的使用方式是利用車輪上的武器。
樓令長戈的一次橫掃或勾拉,能夠很有效地收割攻擊範圍內的敵人,隨著戰車的途經,車後留下了遍地的屍體與傷者。
跟隨在戰車後麵的步兵,他們的工作是殺傷未被戰車組成員攻擊到的人,隻是絕不做停留,需要做的事情是緊緊跟隨住戰車。
每一乘戰車都是獨立的一個作戰單位,該作戰單位的核心自然是戰車。
通常情況下,戰車是破開敵軍陣列的“利矛”,緊隨其後的步兵從戰車打開的空隙突進去,到時候戰車就該找機會撤離,留下步兵以扇形散開,將敵軍切割成一個個小小的部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上述那種戰法到二戰期間,乃至於是二十一世紀,仍舊還在被使用。這種戰法說白了就是步坦協同,二戰期間的德三便是以此戰法為基礎,打出了赫赫有名的“閃電戰”來,橫掃了幾乎沒有戰略縱深的西歐,遇到老毛子這種有大縱深又道路異常糟糕的國家才玩不轉。
出營的秦軍有戰車,隻是他們的戰車根本沒有足夠的距離用來加速,碰上晉軍自然是要吃了大虧,一個又一個作戰單位被衝垮。
將秦軍作戰單位衝垮的晉軍並不戀戰,他們繼續筆直向前,將沒有隊形可言的秦軍留給後續到來的友軍蹂躪。
沒有錯,不存在隊形,捧上來隊形完善的對手,一定會被蹂躪。說白了就是沒有隊形注定各自為戰,有隊形卻能夠多人欺負一個,再是武勇的人,注定落得一個雙拳難敵四手的下場。
陣型這種玩意,它本來就是為了創造配合空間而存在,不管是冷兵器戰爭或是熱兵器戰爭,一直在對陣型展開追求與研究,隻不過以後籠統稱為戰術。
晉軍幾乎沒有被拖慢腳步,撞上了敵軍的營盤欄柵,一部分晉軍在樓令的帶頭下從轅門殺進營寨內部。
交戰到了這一個步驟,晉軍需要儘快地破壞欄柵,打開更多的缺口,好讓更多的戰士殺進去。
“為什麼不是組織陣型,擋住持續增援而來的敵軍呢?”樓小白由於相對清閒的關係,控製不住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