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盟結束後的第五天,來自吳國的隊伍抵達。
吳君壽夢親自前來,隨行官員以及兵士、隨從不到兩千。
官員加上士兵和隨從一共才不到兩千人的規模?講實話就是顯得有些寒磣了。
更寒磣的地方是,吳國隊伍中的戰車數量太少,穿著方麵顯得樸素過頭,乃至於有著大量披發紋身的人存在。
戰車少不是關鍵,穿著樸素也挺好,披發紋身才顯得特彆。
中原地區現下有不少袖珍型的小國,他們參加會盟雖然不被重視,但是也不會受到歧視。
參加會盟卻是表現得像蠻夷,極可能不止會遭到歧視,有很大的可能性會歡歡喜喜而來,最終帶著噩耗離去。
“君上,諸位卿大夫、同僚,吳君這一前來,主要便是親自拜會君上。吳君會特地親自給君上呈現禮物。”申公巫臣這一次也跟著從吳國來了。
晉國這邊負責與吳國進行邦交的家族正是申氏。
而申氏在晉國並不是什麼強大的家族,甚至連中等家族都算不上,由他們負責與吳國進行邦交,能夠看出晉國到底多麼不重視吳國。
其實,位處東南一隅的吳國,以現實情況來看待的話,無論是從掌握的疆域麵積,還是從軍隊的規模,再到其它各個方方麵麵,真沒有可以被人正經看一眼的份量。
當下的吳國是一個看上去弱小且非常落後的國家,他們國內確確實實也是蠻夷之輩占了多數,還是吳君壽夢趁周天子新登基去拜謁,支撐了新登基的周天子麵子,才得到認可重新成為諸夏之國。
那麼就是說,在吳君壽夢前去“洛邑”祝賀新的周天子登基之前,吳國與周王室是一種失聯的狀態,乃至於不被認可為諸夏列國的一員。
郤至不懂就問,道“巫臣大夫為什麼這樣重視吳國呢?”
包括晉君周在內,有相當多的人有共同的疑問。
以前他們對吳國隻是道聽途說,傳聞中的吳國各種落後和野蠻,等吳國的隊伍抵達之後親眼看了,隻能說傳聞一點都沒有錯。
好好的一個諸夏之國,國君倒是儀表堂堂和服裝正常,從權貴到士兵卻是充斥著蠻夷之風,他們與晉國等中原國家待在一塊,簡直太像是一群正經人之中混入了一個格格不入的家夥。
申公巫臣知道真正見了吳國眾人之後會有什麼感官,說道“因為吳國的地理位置,不正是因為他們各種落後才值得我們扶持嗎?”
如果吳國本就強大,晉國怎麼去施加影響力呢?
正是因為吳國各種落後,晉國在扶持的過程中可以將吳國改造成想要的樣子。這不是挺好?
樓令恰好知道晉國的努力帶來什麼結果,笑著說道“看來吳君有意與我們靠攏?隻是,他們能夠為我們做什麼,又做到什麼程度呢。”
當下的局勢是,晉國連續戰勝楚國,固然晉國很難南下攻打楚國本土,可是楚國短時間內無力再威脅到晉國的天下霸主寶座。
所以,晉國仍舊忌憚楚國沒有錯,又不是忌憚到需要亂投醫的地步。
“吳國在三年之內會再次入侵楚國。”申公巫臣先說這一點,看到己方高層反應平平,繼續往下說道“且不論吳國與楚國新一次的較量勝負,吳國與楚國直接比鄰,有吳國一直在側威脅楚國,不是對我們很有利嗎?”
關於這一點,正是晉國有意願扶持吳國的基礎。
事實上,基於秦國位處西邊一隅又直接與晉國比鄰的關係,楚國從未放棄對秦國的扶持,為的就是讓秦國起到牽製晉國的作用。
秦國一直以來也確實在乾擾晉國,乃至於可以說給晉國造成不小的麻煩,近數十年來光是死在秦國入侵的晉人就不少於六萬。
那是六萬,不是六千或六百,並且還不是死在交鋒之中。他們不分男女老幼,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被突然入侵的秦人殺死在家宅中或是野田中。
論野蠻的話,當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勢力能夠跟秦國比,他們也會將這種野蠻之風持續下去,直至到亡國的那一天。
“他們是得知我們連續兩次打得楚軍大敗,回心轉意想跟我們結盟?”郤錡問得比較直接。
申公巫臣說道“中軍將說得沒有錯,因此我們可以要求答應更多的條件。”
有楚國扶持秦國的效果當例子,晉國自然是願意扶持吳國的。
以前是晉國有意扶持,吳國卻是有點看不上晉國的意思。
當時也不怪吳國瞧不上晉國,主要原因是晉軍敗給楚軍,楚人達成了“飲馬大河”的壯舉,曆經大敗後的晉國又發生了很大的內亂。
那個時候不止吳國對晉國的實力產生懷疑,該說當世列國基本認為晉國會就此沉淪下去,沒有想到大敗又內亂的晉國在對楚國的作戰,會用那麼快的速度重新占得上風。
申公巫臣用最樸素的話語講出吳國的態度轉變,多少點出了當時列國什麼態度。
由於是事實的關係,容不得在場其餘人反駁,有些人還進行了反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巫臣大夫的意思是,扶持吳國的同時進行把控。那麼,吳國會接受我們的把控嗎?”樓令問道。
申公巫臣很實在地說道“隻要我們不衰弱,吳國為什麼會不接受把控呢?”
隻能說,申公巫臣這句話說得極其在理。
得到其他勢力扶持而壯大的一方,除非前來扶持的勢力是聖人治理的國家,隻光當好人做好事,要不然哪可能擺脫被實施影響。
隻要晉國能夠保證強大,得到扶持的吳國哪敢在會遭受製裁的情況下輕易背叛。
郤錡問樓令,道“下軍佐同意扶持吳國?”
樓令頷首說道“扶持吳國來牽製楚國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存在遲疑的地方在於吳國強盛起來會不會反噬。”
申公巫臣說道“秦國與楚國結盟百年,吳國與我們一樣可以。”
“吳國強,能比楚國或我們強?”晉君周突然說道。
晉君周那樣問,問得除了樓令之外的人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而樓令沒有笑的原因很簡單,他知道吳國一度極其強盛,強到敢挑戰晉國的霸權。
晉國和楚國的強大已經持續百多年之久,強大也是體現在方方麵麵,目前的人很難想象吳國能夠強大到與晉國、楚國比肩。
要不怎麼說事事難預料呢?當前弱小且落後的吳國,他們被晉國扶持之後,發展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反過來將楚國摁在地上揍,然後開始挑戰晉國的霸權。
固然是因為楚國與晉國爭霸導致筋疲力儘的關係,期間楚國內部也是一再內亂,吳軍卻是攻克了楚國的都城,一度導致楚國亡了國。
吳國從一個小國、弱國隻花三十年的時間,能夠做出那等誇張的成績,簡直跟夢幻降臨現實似得。
這裡就需要了解晉國怎麼來扶持吳國了。
晉國對吳國的扶持力度超級大,不止奉送了大量的財帛,還從文化到軍事上進行全麵扶持。
當時的吳國好像也得到了天命,從楚國獲得了伍子胥,再從齊國獲得了孫武。這對夢幻將帥搭配,給予了吳軍不該有的實力,也完成了吳國的翻身。
強大起來的吳國一點都不感謝晉國的幫助,他們立刻對晉國的霸權發起挑戰,一度得到晉國的承認,使得吳國可以跟晉國平起平坐。
而晉國之所以願意承認吳國強大起來,能夠與己方平起平坐,背景是晉國與楚國同樣,長期爭霸戰爭打下來筋疲力儘,期間還一再經曆內亂。
然後?然後就是用“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概括,吳國的強大簡單曇花一現,輪到跟楚國扶持的越國坐一桌,不久之後吳國更是被越國滅了國祚,越國則是被楚國收割了。
樓令傾向於扶持吳國的理由是知曉比較多的“吳越爭霸”曆史片段,清楚哪怕吳國強大起來也無法真正威脅到晉國。
曆史上,晉國與吳國會盟,剛剛承認吳國可以與自己平起平坐,越國立刻捅了吳國的屁股,嚇得在會盟的吳君夫差趕回去。結果越君勾踐已經攻克吳國都城並大肆展開殺戮,並且吳國大半淪陷,不久後更是將吳國滅亡了。
“下軍佐支持巫臣大夫扶持吳國的建議?”郤錡問得很直接。
樓令說道“楚國可以扶持秦國,我們為什麼不扶持吳國。”
“確實,哪怕吳國隻能起到乾擾楚國的作用,一樣是在發揮作用。”士匄進行附和。
中行偃笑著說道“扶持吳國的力度,看吳國君臣的發揮再決定吧。”
樓氏、範氏、荀氏先後表態支持對吳國展開扶持,作為郤氏之主郤錡開始認真思考起來。
晉君周趁郤錡在思考,將申公巫臣召喚到旁邊,低聲詢問一些事情。
“扶持吳國的話,巫臣大夫以為吳國最缺什麼呢?”晉君周問道。
申公巫臣沒有遲疑,說道“吳國最缺的是中國之風,當前之急則是幫助他們操練軍隊。”
這是承認吳國確實是一個蠻夷之國,不止是穿戴、民俗陋習等等,固有三觀也要不得。
晉國立刻對吳國展開軍事上的扶持,主要是吳國三年內會對楚國展開大型軍事行動,哪是臨時抱佛腳的作為,總比什麼都不做更好。
晉君周聽出關鍵,納悶地問道“吳人……,三觀很不正確嗎?”
關於這方麵,申公巫臣不打算做什麼隱瞞,一開始還小聲說話,慢慢聲音變得更大開始給一眾君臣介紹吳人的秉性。
關於吳人現在的三觀和舉止,他們才剛抵達一天,與包括晉人在內的列國之人發生數百起衝突,足夠說明什麼情況了。
樓令聽下來,等申公巫臣不再講話,總結道“畏威而不懷德,有小禮而無大義。”
申公巫臣聽得張大了嘴巴,深深為樓令的總結而感到震驚。
不是震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