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裕王身邊的李芳並不在,在魏廣德過來的時候,李芳就已經走到馬車那裡和陳矩說話去了。
陳矩儘管一直在幫助裕王府做事,可礙著規矩,畢竟這裡是西苑附近,他還是不好直接過來麵見裕王。
隻有兩個人站在這裡說話,或許是因為魏廣德進王府的時間不長,還沒有表露出強烈的,要保裕王爭奪儲君之位的態度,所以裕王才能把這些話在他麵前說出來。
雖然有些矛盾,可魏廣德還是明白了,似乎裕王府這一路走來,都是高拱他們抬著裕王前進的。
做為君主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雄才大略,這從裕王身上是看不到的,這或許就是一個守成之君吧。
看《資治通鑒》,魏廣德知道書中所寫的,身為君王應該具備的三項基本素質,即所謂“仁”、“明”、“武”。
必須具備三項基本素質,即所謂“仁”、“明”、“武”。
“仁”既是帝王之仁,這並非指平日裡溫和慈祥或者滿口仁義道德,而是要有德被天地的大仁,要“興教化、修政治、養百姓、利萬物”。
裕王具備這個素質嗎?
裕王人是好的,至於是否具備大仁大義,魏廣德覺得隻要不損害自身的利益,裕王應該是會接受的,至少在利益損害不大的情況下,裕王應該願意向世人展現自己的“仁”。
“明”並不是明察秋毫的明,而是指君王能看清楚國家的狀態,能分辨出臣子的能力,要懂得治國之道,並且有自己清晰的立場。
其實這個“明”字有些籠統,魏廣德也不好概述,但是知道這麼個大概意思。
裕王在宮外居住多年,雖然稍有在民間行走,但是畢竟是在宮外,多多少少也知道許多,至於說識人的能力,至少裕王把權利托付給的人,到目前為止沒有讓他失望。
至於治國之道,魏廣德感覺似乎裕王並沒有往那個方向去想,或者說他也沒有具體的目標,這個“明”字用在裕王身上,似乎有一點點晦暗。
至於最後一個“武”,並不是指武功,並不是要君王窮兵黷武,殺伐之氣,而是指得遇事要趁著應對,依據道理做出準確而堅定的決斷,不受到妖言惑語的影響。
所以,這個“武”也不是說做事武斷,而是要果敢有擔當的意思。
那麼裕王當得起這個“武”字嗎?
顯然,就先前裕王患得患失的情形看,裕王也是當不起的。
想到這裡,魏廣德不由得有種想要一首扶額的衝動,裕王還真不是個合格的君王。
不過隨即,魏廣德就想到,或許也正是因為裕王是這樣的人,相對來說比較弱勢的君王,或許才能給下麵有才能的大臣施展手段的空間。
裕王當然沒法和嘉靖皇帝相提並論,嘉靖皇帝初登大寶不久,就敢和楊廷和等大臣打擂台,直到把他們徹底鬥倒,不僅是因為他是皇帝,更有一顆堅毅的心。
其實,如果嘉靖皇帝和裕王相互中和一下,還真就是一個司馬光眼中完美的君主。
嘉靖皇帝身上有“明”和“武”,而裕王身上的“仁”彙合在一起。
實際上,以嘉靖初期的政局來說,如果不是嘉靖皇帝轉性去修道,嘉靖朝或許就會迎來一場中興,隻不過因為嘉靖皇帝修道,隻開創了“嘉靖新政”的局麵。
當然,這樣的局麵並不是嘉靖皇帝開創的,隻能說和當時因為“大禮議”選擇站隊嘉靖皇帝的一幫大臣,他們大多因為殿試名次不高,所以注定無法身居高位而選擇投機皇帝,但是也正因為他們長期在官場中下層混跡,所以對大明朝廷存在的各種問題洞若觀火,而又能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雖然看上去很多新政並不完美,存在許多瑕疵,導致許多新政事實上處於試行狀態,大多是在某省推行,而並非全大明推廣,但是依舊很大程度上改觀了大明朝的政治氣象。
當然,嘉靖皇帝會采納這些建議,很大程度上也和他以藩王身份登基繼承大統有關係,他需要做出一些成績來穩定自己的地位。
“殿下,我們能走到這一步很不容易,請殿下以後萬萬不可以再說剛才的話。”
魏廣德這時候躬身一禮,對裕王說道。
裕王點點頭,灑然一笑道“是本王的不是,讓廣德見笑了。”
就這時候,遠遠的看見一身青袍的張居正緩緩走來,臉色神采輕鬆,顯然是把事兒辦好了。
“我們這邊應該是大功告成了。”
裕王看到,開口對魏廣德說道。
“是啊,大功告成,殿下還是快快回王府去吧,不然被旁人看到也不好。”
魏廣德小聲提醒道。
之前之事,裕王擔心所以親自來此,魏廣德可以理解。
現在他們能做的都已經做好,目下看來隻有禮部尚書那邊沒有做好工作,但是以魏廣德的判斷,應該無傷大雅,所以開始考慮收尾之事。
聽了魏廣德的話,裕王點點頭,視線看向張居正走來的方向。
不多時,張居正已經走了過來,而他身旁的太監則是朝著李芳和陳矩所在的馬車走過去。
魏廣德和張居正相互見禮之後,裕王把高拱的書信也遞給張居正看了,張居正開始就微微皺眉,良久才舒展開,隨即對裕王說出了和魏廣德類似的話。
“殿下不必擔憂,吳尚書堅持的不過是禮部的職責,有欽天監和那些方士的話,想來陛下也不會理會吳尚書所言。”
張居正也是明白,作為禮部尚書,在發生日食之後上奏救護當時應有之意,至於嘉靖皇帝的想法,他和魏廣德看法一致,最懂神鬼之事的人都是一個看法,應該會打消嘉靖皇帝的顧慮才對。
何況,魏廣德找的借口也是無懈可擊的,那就是福建那邊亂民之事。
之前,朝廷的處置似乎是有些欠妥的,張居正也認為應該用更強力的手段儘快鎮壓下去,否則江南還真有可能因此引發大的動亂,那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