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遼陽副總兵黑春戰死的消息,如風般傳遍了京城官場,兵部官員們也如喪考妣。
剛剛接到福建戰報還喜氣洋洋,甚至奏疏都還沒有送到嘉靖皇帝麵前,緊接著遼東就出了大事,副總兵戰敗被殺。
從軍職上說,總兵是最高的級彆,而副總兵和總兵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彆,都是可以單獨領一路正兵的權利,為地方上最高軍事武官。
總鎮一方者為鎮守,獨鎮一路者為分守,與主將同守一城為協守。
遼陽副總兵就是分守,也就是黑春戰死後,遼陽周邊各衛所就沒有了指揮官,兵部必須儘快安排人接手,可是在此之前,他們可能還要先接受西苑的詰問。
至於遼陽,遼東總兵官會暫時接管此地防務。
果然,快中午的時候,裕王府就收到消息,兵部尚書楊博被召入西苑。
西苑裡具體發生了什麼,外界不得而知,不過對於戰死的遼陽副總兵一事,追贈還是先出來了。
遼東敗書聞,上以黑春奮勇力戰死事可憫,詔贈都督同知蔭子正千戶世襲,立祠致祭,命兵部酌議代者。
裕王府裡,魏廣德和張居正在一起聊天,等著到點下值,看到外麵傳來的消息,樂嗬嗬問道“善貸,有沒有想要舉薦的人?”
“舉薦?”
魏廣德愣了下,旋即明白張居正話裡的意思,問他是否想要誰出任遼陽副總兵。
魏廣德可沒這個打算,搞得自己好像個倒賣官職的掮客。
自己手裡的牌也就那幾張,馬芳已經是總兵官,自然看不上副總兵的官職,俞大猷現在已經是副總兵,顯然也沒有必要從福建調到遼東去。
年初開衙不久,西苑還是同意了兵部的決議,於江西興寧、程鄉、安遠、武平四縣間建設鎮城,賜名曰伸威,改南贛參將俞大猷為協守南贛汀漳惠潮副總兵。
同時還升寧國府知府方逢時為廣東按察司副使,整飭兵備,俱駐本城備盜,罷南贛參將改設守備一員,添設把總三員分駐要害,悉聽副總兵兵備節製。
現在的俞大猷就是坐鎮伸威城的副總兵,有必要去遼陽嗎?
搖搖頭,對張居正說道“兵貴精而不再多,能讓我入眼的軍將可不多。至於遼陽副總兵,我還真不怎麼看得上。”
“主要還是口袋裡沒人吧?”
兩人共處的時間不短了,張居正也大概知道魏廣德那邊的人手,京城官場主要還是同僚和同年,軍方似乎也就是那兩位了。
不過不管是馬芳還是俞大猷,確實都挺爭氣的,讓他是羨慕不已。
不過張居正也是沒辦法,他可沒魏廣德那樣的運氣,有機會去邊鎮走一趟。
這時代,大明官場裡流行這一種觀念,那就是能打的軍將都出自九邊將門,所以要收攏軍隊裡的將領,那首選肯定要是在九邊的將官。
張居正也是接受這個觀念的,畢竟九邊常年和蒙古人交戰,那裡的武將肯定是大明最厲害的。
“嗬嗬”
聽到張居正這麼說,魏廣德也隻是笑笑。
“咱大明朝兵多將廣,可還真如你所說,真正有能力的將官還是不多,否則九邊也不會時常告急。”
張居正又歎口氣說道。
“你那裡是得了什麼消息嗎?”
魏廣德好奇,今兒張居正怎麼對自己說這個。
“沒有,我就是隨便說說。”
張居正隻是笑笑道。
遼東在他們這些京官看來就是苦寒之地,若非有祖製和巨大的安置壓力,怕是巴不得把遼東的人馬和所有漢人都撤回來。
是的,從明初時期從蒙元手中收複遼東後,朝廷一直都要倒貼兵餉錢糧給遼東,到如今也隻有極短暫的數年做到過自給自足。
當初廢除海運濟遼隻是因為糧草能夠自給,但是銀錢依舊要倒貼。
以前不覺得,可這些年來朝廷財政困窘,不少人都有心思打到遼東那地界去,希望能夠節約九邊的軍餉開支。
魏廣德不知道張居正為什麼忽然好像看重起遼陽副總兵怎麼一個職位,到了時辰,他選擇馬上離開裕王府,反正也沒什麼事兒,而今日張居正也和他一樣,兩人幾乎是一起出的裕王府。
看著張居正上了自己的轎子匆匆而去,魏廣德搖搖頭,鑽進馬車就回家去了。
在搖晃的馬車上,魏廣德一人獨處的時候,思維也格外清晰,這時候也逐漸回過味來。
張居正問起遼陽副總兵一職,不會是他心裡有人選,但是怕他也想舉薦人上去,所以先問問。
不過張居正並沒有在裕王府裡說起此事,那麼說明他是打算找他老師徐階操辦了。
現在的徐階已經是內閣實際上的首輔,雖然並沒有晉升,可論資排輩袁煒也不可能跑到他錢麵前去。
反正自己也沒人選可舉薦,那就等著看吧,看看張居正想要舉薦誰上位。
第二日,兵部侍郎葛縉舉薦楊照遷任遼陽副總兵的奏疏就被送入通政使司。
魏廣德看到條子的時候,還看了張居正一眼,想要看葛縉舉薦之人是否就是張居正看中的人,也想看看侍郎葛縉是不是也倒向徐階。
兵部這個部門有些特殊,嚴嵩剛任首輔之時,兵部尚書丁汝夔還是嚴嵩的人,可結果“庚戌之變”被坑死以後,兵部尚書的接任者都疏遠嚴嵩,也不管他如何示好,也是投鼠忌器了。
他們既然不能倒向嚴嵩,自然也不敢倒向嚴嵩最大的競爭對手徐階,成為徹底的中立派,和禮部一起形成朝中的第三份勢力。
不過,張居正在看到葛縉舉薦楊照的奏疏抄本後,眉頭就是一皺,魏廣德心裡有底,這楊照怕不是張居正看中的人,葛縉似乎也不是徐階那邊的。
很快,魏廣德又看到一篇關於徐階的奏疏抄本。
大學士徐階等奏內閣辦事,舊用三員或四員,近嚴嵩致仕乞皇上簡命一員與臣等共圖參理。
現在內閣又剩下兩位閣臣,徐階和袁煒,這是有點不合乎規矩的,或者說是慣例,這是請嘉靖皇帝增補閣臣一至二人,湊足舊例。
說起來,前些年,內閣實際上也是隻有兩人處事,也就是嚴嵩和徐階,不過還有個掛名的輔臣呂本,也算是滿足三員之數。
隻不過在呂本致仕後,嘉靖皇帝就增補了袁煒入閣,這次嚴嵩致仕,確實也該有人遞補進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