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被倭寇攻陷的城池不少,可這些城池都是縣城,確實沒有府城被攻破的記錄。
“多慮了吧,賈老?”
張臬兀自有些不信。
“倭寇召集來這麼多同夥,所圖非小,否則斷不會如此。”
賈老隻是答道。
自己剛剛接手福建,雖說這裡被遊震得搞成一團糟,可無論如何也不能在自己手上丟掉一個府城,否則朝堂怪罪下來,可不會講什麼情麵。
念及此,張臬還是穩妥考慮,決定派出一員能征慣戰的大將坐鎮興華府。
“賈老,那你馬上給我書寫一道公文,命劉顯速率軍北上,前往興化府坐鎮。”
此時,張臬首先想到的還是劉顯,他在廣東率官軍抵抗倭寇打的幾仗都贏得漂亮。
“好。”
賈老答應一聲,在張臬讓出位置後,就做到總督位置上,提筆開始書寫公文。
很快,一份公文書寫完畢,雙手將公文遞給張臬後,賈老在他複核之時又提議道“目下南贛副總兵俞大猷還未有旨意脫離本兵掌控,可命他率南贛兵馬一起前往。”
“這”
張臬有些遲疑,興化府之危嚴格說來隻是猜測。
單憑一個猜測,就命令兩位總兵官率兵前往,貌似有些小題大做了。
劉顯那邊還好說,劉顯率領的粵軍因為沿海防倭的需要,兵馬都分散到了沿海府縣城郭,劉顯本人身邊所帶人馬其實並不多,不過千把人爾,人吃馬嚼也還能支撐的起,可俞大猷所率大軍,至少是好幾千人馬,這大軍一動,一天的消耗可是不得了。
雖然說吃的是朝廷的錢糧,可畢竟要從自己手裡拿出來。
拿不出來,這年頭當兵的就敢跟你鬨。
所以,很多時候,他們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在發布命令的時候,不得不多考慮一些。
彆倭寇沒剿成,自己的兵因為錢糧鬨出嘩變來。
“還是先調劉顯去吧,俞大猷那裡暫時按兵不動。”
張臬還是做出了自認為最穩妥的決定,殊不知因這一決定,大明朝自剿倭以來最慘烈的一場血桉就此注定。
北京城,內閣中,由徐階、袁煒主持的部議終於做出了決定。
“既然大家都已經同意,那就請袁大人草擬奏疏,就定副都禦史趙炳然和侍郎葛縉為浙江巡撫人選。”
一場部議終於結束,幾番討論後選出巡撫人選,皇帝交代的差事算是完成。
想到先前接到的消息,裕王府、高拱不摻和此事,徐階也隻能在心裡生出一絲可惜的想法。
本來他是想力推高拱去浙江的,名義上就是給他累積軍功,真實目的當然還是希望他能離裕王遠點。
弟子張居正可是傳過來裕王府裡的消息,都多少年了,裕王殿下到現在還是遇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高拱,這可不行。
他徐階感覺,自己還能在裕王手下再乾二十年,有高拱在側,自己就始終放不開手腳。
不過,既然人家不樂意,那就算了。
對於徐階的總結,其他人自然沒有什麼異議,都是笑著點頭。
雖然眼下倭患弱了一些,可是依舊是朝廷的首要麻煩,誰也不知道這個差事兒好不好搞,被桃子沒摘成自己摔下來,由兵部和都察院出人,倒是很合適,所以都不會反對。
趙炳然,是潘恩舉薦的,顯然是徐階的人,或許是安排的下一任左都禦史吧。
至於葛縉,這個人不好說,好像並不依附誰,楊博雖然舉薦他,可也隻能說兩人身為同僚,關係好。
兩個人選大家都沒有意見,那就看西苑那位最後定下誰人去。
內閣會議結束後,消息自然很快就傳開了。
徐階第一時間安排人把消息傳遞到裕王府去,裕王雖然暫時不管事兒,可作為大臣,姿態要擺正,朝中的大事小情都知會一聲,讓裕王能感受到他的意思就好了。
“陛下罷了浙直總督,重設浙江巡撫?”
張居正有些驚訝的看著手裡的條子,先前裕王府裡倒是猜測誰最有可能前往浙江接替胡宗憲,可卻沒人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趙炳然、葛縉”
魏廣德點點頭,這兩人他認識,但是並不熟悉,不過巡撫浙江的話,這兩人倒是都合適。
從二品巡撫啊,魏廣德很眼熱,可他壓根沒這個機會,還是官職太低微了。
“啊。”
上座的裕王撐個懶腰就起身道‘既然已經定下來了,我們也不用再多想,就這樣吧,孤乏了,就先回後麵休息。’
目送裕王離開,殷士譫和魏廣德、張居正又聊了一會兒其他,比如陳以勤丁憂快要結束了,王府已經收到他的書信,詢問朝中對他的安排雲雲。
不過三人討論半天,也沒想到朝中還有什麼空閒職位。
或許張居正知道,可是他並沒有多言。
“回翰林院,亦或者進裕王府。”
看到現下朝廷裡沒有什麼空職,魏廣德隻能說道。
“或許,會讓他也參與大典的校錄也說不定。”
張居正卻是猜測道,陳以勤丁憂時候的官職是五品,除服當然不會給他升半級,依舊是五品官員,可是朝中已經插滿了蘿卜,能塞人的地方貌似找不出來。
想想陳以勤的經曆,他進裕王府的時間僅次於高拱,比殷士譫還要長,所以在裕王心目中的位置,自然也是非常重的。
嘉靖皇帝現在已經在為裕王府中人酬功,安排官職,按理來說陳以勤回朝廷以後就會被重用才是。
隻是沒有合適的官職,那麼唯一給陳以勤酬功的辦法就是參加大典校錄,在此期間等待官職空缺,同時也可以累積功勞。
即便將來朝中有了合適的官職,陳以勤調任以後,等大殿重錄大功告成,他依舊可以憑此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