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善貸,你看看吧,該來的終歸還是來了。”
這日,魏廣德剛進裕王府見到殷士譫,殷士譫就把手裡一份抄錄的奏疏遞給他。
魏廣德伸手接過,看了眼,是山東巡撫張監的奏疏。
山東來的,所為何事他一目了然。
這次官員禁遼船海運的事兒,河道衙門還有山東方麵也是夠能隱忍的,都籌劃差不多一年時間才出手。
其實想想也怪不得人家謹慎,畢竟當初提議出自裕王府,沒人願意憑白得罪未來的皇帝。
運作這麼長時間,一是為了聯絡朝中更多的官員,讓他們出手的時候能夠得到儘可能多的支持。
二嘛,當然也是想看看裕王府的反應,若是裕王府反應激烈,他們當然就會采用一些手段,或遊說,或收買,總之他們總會想到辦法,讓裕王府在此事上認可。
隻不過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裕王府明知此事後,卻沒有多加阻撓,當然也沒有放任的意思。
至少,魏廣德、張居正,甚至是高拱,都曾在私下場合表達反對禁止遼船海運之事。
拖到現在,終於還是忍不住動手了,或許他們覺得現在掌握的朝中力量足夠影響到宮裡那位。
魏廣德細細看了張監的奏疏,大略還是為海防著想,所以請求皇帝再次禁止遼船海運。
當然,奏疏最後也說了,若是遼東再次發生饑荒等重大民情,重新恢複海運濟遼也是可行的,畢竟海運濟遼確實可以解決遼東物資緊張的問題。
總之,奏疏寫的四平八穩,讓人看不出錯處來。
“就連遼東巡撫都站他們一邊,還能如何?”
對此,魏廣德隻是苦笑著說道。
為了應對此事,那怕隻是象征性反對,魏廣德也曾經通過徐階的關係,和遼東巡撫王之誥有過聯係,希望由遼東方麵擺出麵臨的難題進行阻攔。
說起來,遼東局勢還真是混亂。
對於遼船海運一事,遼東總兵等兵將都是被商人們供奉好了的,所以都是一力支持,不過在巡撫那裡,態度卻是截然相反。
王之誥進遼東就遇到大災,自然首先做的就是大力屯田,希望靠自己度過難關,而海運濟遼隻能是臨時救民之策,終不能長久。
甚至,在王之誥給魏廣德的信件中說道,若是海運濟遼長期進行下去,必然會讓遼民心生懶惰之心,而不願意勤勞生產,長此以往遼東會徹底變廢。
對此,魏廣德也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那,就按照之前商議之事,讓李芳聯絡那些人上奏反駁此事?”
一開始,他們商議之時,魏廣德就不建議激烈反對,而是適當表達自己的意思即可。
要知道,對方勢力太大,在沒有掌握真正的話語權之前,強烈反對的後果疏為難料。
彆看景王已經就藩安陸,可畢竟是嘉靖皇帝的兒子。
換句話說,皇嗣之爭其實並未真正結束。
隻是,就目前來說,嘉靖皇帝已經默認裕王。
這個時候,如果裕王府爆發出在朝堂上太多強大的影響力,難免不讓嘉靖皇帝心中生疑,進而對裕王不滿。
那個位置,始終才是他們這個王府中人所緊張的。
至於裕王府和外鎮總兵之間的關係,其實並沒有大多數人想的那麼緊要。
不管是宣府總兵馬芳,還是新任廣東總兵俞大猷,亦或者山西鎮總兵董一奎,畢竟都是外鎮總兵,和京城還有很遠的距離。
魏廣德不強烈支持馬芳出鎮薊鎮,其實也是為了防止嘉靖皇帝起疑。
對於真正能夠左右京城局勢的京營和薊鎮,裕王府從來都是不敢伸手的。
裕王當初有多希望馬芳出鎮薊鎮,解除他的後顧之憂,可在魏廣德說出這可能是嘉靖皇帝所能忍受的底限後也隻能放棄。
當然,什麼都不做也不行,那就讓一些低級官員出麵上奏就是了。
既可以表達裕王府的反對之聲,顯示的對朝堂影響力也足以讓嘉靖皇帝放心。
實際上,遼東海運一事,越詳細了解就越發會覺得其中玄奧頗多,最根本的還是大明朝布政使司劃分的疏漏,或者該到要改革的時候了。
遼東是明代北方防禦體係中的重要地區,其治亂形勢直接關係到明王朝的興衰。
由於位置偏在東北一隅,明代遼東與內地之間的交往,隻能通過兩條道路進行。
一條是經山海關與遼西走廊的陸路,另一條則是經渤海海峽,從山東半島北部的登州、來州到達遼東半島的海路。
洪初,明軍從登來地區渡海北上,擊敗殘元勢力,將遼東地方納入明朝治下,而當時遼東駐軍所需的糧食、布匹等後勤物資,也都要通過登遼之間的海路轉運獲得。
在這種密切聯係的基礎上,明代遼東的民政與司法事務分彆被劃歸山東布政司下屬的遼海東寧分守道,以及山東按察司下屬的遼海東寧分巡道管轄,從而形成了“遼東隸於山東”這一特殊的行政區地理現象。
這樣的行政地理劃分,在中國曆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
遼東全境的民政事務全部納入山東管轄之下,海運通行之時商賈駢集,貿易貨殖絡繹於金、複間,遼東所以稱樂土也。
不過在此之後,很快遼東海運就被廢棄,雖大多被認為和正德年間劉瑾用事時,海船損壞不修,料價乾沒,山東本色悉改折色,由山海陸運入遼,海運複廢有關。
但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兩地之間利益爭鬥的博弈。
初期,山東輸往遼東的物資主要是糧食和布匹、棉花等,可在遼東沃土開墾後,糧食能勉強自給,遼山多,苦無布的弊端顯現,需要外來支援。
山東登來地區宜木綿、少五穀,自此山東和遼東貿易往來逐漸變成布匹和棉花。
此時的登遼海運已經不再是戰爭狀態下的國家強製行動,而是和平時期按部就班的固定程序。
隨著時間的推移,海運事務中產生諸多細節矛盾,遼東與山東之間的地域利益衝突也逐漸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