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就在大明朝臣都把目光關注到宣府的時候,薊東撫寧境內長城關隘一片石關守將正氣喘籲籲跑上城牆。
上了城牆來不及休息,就趴著垛口向外張望,果然看到遠處有陣陣煙塵升起。
“白將軍,快燃放烽火示警吧,韃子是來真的了。”
值守百戶早就被外麵虜騎的氣勢所迫,看著滾滾前塵奔襲而來,急忙對上司說道。
“可有回報,關外有多少韃子?是哪一部的。”
一片石關鎮守參將白文智盯了一段時間,確定敵寇確實是衝自己這裡來的,急忙問道。
“半柱香前有探馬回城,說來的應該是東虜土蠻黑石炭部,約有萬餘人規模。”
那百戶急忙說道。
“燃放烽火示警,召集士卒上城牆防守,不得有誤。”
一邊觀察關外敵情,白文智一邊下達命令道“派人馬上飛馬向山海關城求救,請鎮守速發援兵。”
距離他們最近的,有明軍重兵把守的關城就是山海關,不向他們求援又能往哪裡?
單靠自己手上兩千餘人,無論如何也擋不住東虜的攻擊,對方可是有上萬人馬。
在關城外,就是燕山山脈東段末尾,關城外麵就是險峰深壑,關城後就是一馬平川。
一片石關素來也是山海關重要的側翼屏障,所以明初就在此修築堅固城牆,被譽為“京東首關”。
遠處烽火台上燃起滾滾濃煙,向遠方示警,而關城內大隊士卒在掌隊官帶領下登上城牆,輜兵則忙著從武器庫中搬運各式守城利器上城牆,城上城下頓時一片繁忙景象。
就在他們忙著準備的時候,東虜先鋒部隊也靠近城牆,一隊韃子軍卒已經下馬,提著箭觳快速靠近,在距離城牆一段距離的地方停了下來。
白文智當然知道他們所選擇的城牆段,應該就是這次他們要主攻的區域,立即下令調數個戰兵百戶領兵增援。
在韃子在城牆外忙著搭建攻城器械的時候,雙方之間已經爆發激烈的遠程交戰。
韃子一簇簇箭雨拋射向城牆,而城上明軍也展開反擊。
“火器不要使用,等韃子攻城的時候再上。”
白文智已經到了這裡,直接下達命令道。
他明白,自己手裡的火器雖多,可這些武器持續作戰的能力也就是隻能比弓手稍強一些,一旦持續開火,很快就會出現發熱問題,這個時候繼續裝填火藥很容易炸膛。
現在韃子的距離,雖然在火器射程內,可是卻處於火器射程的邊緣,威力不大還沒什麼準頭。
不過既然今日韃子不打算擅了,他也命人把關城上配備的大型佛郎機炮搬運過來,等到韃子攻城時使用。
雙方弓手都不是直瞄敵人,而是四十五度向天射出箭失,至於能不能射到人,那就看天意,隻為了給對方陣營製造一些混亂。
韃子當然是希望用箭雨在明軍城牆上射出一段真空地帶,方便一會兒雲梯造好攻城,而明軍則把打擊目標放在對方弓手上。
韃子騎射都很擅長,這個時候若是能射傷敵人的弓手,呆會兒攻城的時候參與的弓手就會減少。
很快,韃子那邊似乎準備妥當,更多手拿彎刀的韃子軍卒抬著二十餘架雲梯快速靠近城牆,而在他們身後,更多的韃子弓手加入到對射行列裡,一時間竟然暫時壓製住城牆上的明軍弓手。
不過,隨著韃子靠近,幾門大型佛郎機炮開始快速發射,一枚枚炙熱的彈丸衝進韃子進攻隊列中,穿出一條條血胡同,一時間城下慘叫聲成片響起。
而就在此時,韃子的大隊也終於是趕到,更多的弓手衝向城牆下與明軍展開對射,更多的雲梯也開始組裝起來。
“將軍,韃子似是有備而來。”
白文智身後親兵隊長在他耳旁大聲道。
此時正是佛朗機炮快速發射中,聲音小了還傳不進他耳朵裡。
白文智點點頭,臉上一片陰鬱。
此時城外韃子的人馬雖然很難準確計算,可萬人左右應該不差。
經過先前的對射,雙方弓手都有傷亡,可明軍這邊明顯更加不利。
不為彆的,就因為他們的人少。
此時城外韃子已經接近城牆,白文智猛一揮手,三百餘支火銃槍口伸出城牆垛口,對著下方的韃子就是一輪齊射,發射完成後銃手立即收回火銃蹲到城牆後,以城牆掩護重新開始裝填彈藥。
佛朗機炮的子藥筒已經完成一輪發射,副炮手還在緊張裝彈,幾乎裝填完一發,明軍炮手就會馬上打出去。
不過到這個時候,先前還聲勢浩大的炮火攻勢也是一滯,再不如先前般凶猛。
“去,把西牆那邊的人調三個百戶隊過來。”
韃子人馬巨多,自然不會選擇難以行軍的山地,而是把進攻目標放在地形相對平坦的關城這裡,倒是給白文智從容調兵的機會。
很快,西城牆段的明軍士卒開始彙聚到關城上,參與到防守中。
當一架架雲梯搭上城牆的時候,慘烈的攻防戰終於在一片石關城頭上爆發。
在薊東一片石關爆發激戰的時候,長城的烽火終於傳到了薊鎮總兵府三屯營。
烽火台的優勢此時展現的淋漓儘致,數百裡外的信息可以通過一個個烽火台快速傳遞,無視複雜地形的限製。
對於建造長城的地帶,除了山海關本就是遼西走廊發端而一片開闊外,其他地方幾乎都是在蜿蜒山脈上建造。
望山跑死馬,可想而知這樣的地形條件下傳遞消息的難度。
雖然明軍長城沿線守軍能夠用接力的方式傳遞軍情,可總歸沒有烽火來的迅捷。
三屯營,位於薊鎮遷西縣西部,西接遵化通北京,東接遷安可到山海關,是大明花了十餘年時間才最終選定的薊鎮總兵府駐地,因為這裡正好處於薊鎮長城的中段,附近河流充沛可以保證數萬大軍的水源,交通也是極其便利。
薊鎮總兵府內,代總兵胡鎮已經接到消息,知道東麵發生戰事,從烽煙看韃子此次入寇規模不小。
“關城內除了我的親兵營外,還有那些隊伍齊整?”
一個月前的戰事,導致薊鎮明軍興師動眾幾乎沿著薊鎮長城跑了一個來回。
雖然戰事已經結束,可向各部傳達歸營的命令後,明軍各部卻不會急匆匆往三屯營趕,而是慢悠悠的返回營地,實在是累的狠了。
作為代總兵,胡鎮也不願意對士卒進行壓榨,擔心引發士卒反感,乾脆就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