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自大德七年前後又出現鈔幣貶值,武宗即位後,濫行賞賜,開支浩大,任意動用鈔本,使鈔值更加下跌,而之後的政策皆未能重新穩定鈔值。
在元末各地農民起義爆發後,軍費激增更是無力控製鈔值,最終元朝的紙幣製度隨著政權一起徹底崩塌。
親身經過元末鈔法之亂的朱元章,深知元末鈔法的弊端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因此,在大明寶鈔製度的設計內容方麵,他又做出了與宋元時期不同的創造,即不設立準備金製度,而是以官府權威強行推動,這是一種對政府強大的政治權力和皇權高度依賴的貨幣製度。
事實上,大明寶鈔和現今貨幣製度已經是高度相似,以國家信用作為擔保的製度。
為了在民間推動大明寶鈔,明廷明確規定禁止民間使用金銀交易,否則要被官府治罪。
百姓可以拿金銀去官府兌換寶鈔,卻不能用寶鈔向官府兌換金銀。
稅收方麵為錢鈔兼收,寶鈔占據十分之七的比例。
寶鈔和貴金屬貨幣之間的單向兌換製度體現了明政府強製控製國家流通貨幣製度的政策特點,並可以大肆從民間掠奪財富以供朝廷使用。
寶鈔發行後,政府和民間不同的使用狀態,是寶鈔後期弊端叢生,貶值嚴重的關鍵原因。
朝廷憑借手中強大統一的政府權力,不顧市場流通規律,一味的印發紙幣,隻為解決朝廷自身需要。
雖然在軍費、官僚集團的薪俸、賞賜等方麵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但是,由於寶鈔自身設計製度的缺陷,注定寶鈔在民眾之間難以流通。
從洪武末年開始,一直到正統初期,寶鈔就一直呈現出貶值,自正統年間以後終於幾乎淪為廢紙。
雖然內廷依舊印刷寶鈔以來折抵官員俸祿、賞賜,可除此以外民間幾乎已經很少流通,僅有的一些也隻是為了衝抵每年的賦稅。
這,或許也是大明朝直到滅亡,大明寶鈔依舊在發行的原因,因為地方官員可以從中獲得暴利。
那就是在征收賦稅時以實物和現錢收取,上繳時則將該部分以大明寶鈔衝抵,兩者之間差價巨大,獲利也遠超之後的火耗。
隻能說,大明的官員們是真的很會賺錢。
在魏廣德看來,大明寶鈔的失敗,除了肆意發行導致的貶值因素外,寶鈔與金銀之間的交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保證寶鈔價值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
試問,後世各個主權國家發行的鈔票,相當一部分也都是沒有建立保證金製度的,可那時的貨幣依舊可以保證幣值,這是為什麼?
後世貨幣彙率不斷變化,可除了極端情況下,各國的貨幣還是相對穩定的。
大明寶鈔製度有問題,延續下來肯定是不行的,可魏廣德覺得參照後世的貨幣政策,適當修改後還是有機會推出大明新的寶鈔製度。
在這個新製度下,以前發行的寶鈔肯定是不能承認,不過這個太複雜,他也沒有完全想好,隻不過有了這麼一個概念。
不過這個時候,李芳口中的暫停鑄錢就有意思起來,難道內廷要停止賞賜,眼看著就是歲末,快要領歲賜的時候。
不管是殷士譫還是張居正,亦或者魏廣德,都非常擔心今年嘉靖皇帝抽風,把歲賜全部改成大明寶鈔,那隻怕整個京城的官元都會集體罷工。
不過和他們想的不同,隻看到裕王接過紙條細看後,眉頭由最初的緊皺到逐漸舒展,顯然事情並沒有往他想到那個方向發展。
“你們也看看吧。”
說話間,裕王把紙條遞給了殷士譫。
殷士譫在看過後,很快就遞給了魏廣德。
魏廣德低頭看去,“上諭工部近來錢法阻滯,由於私鑄威行,其令內外諸司務遵前旨嚴加訪治。
寶源局所鑄製錢,各色匠、役人等侵料減工,以致轉經小濫惡,不堪行使,爾部中其逐一拏送法司從重治罪,並查提督管理等官先。
以職名聞今後該局暫停鑄造,戶部每年將南京、雲南及稅課司收好錢一千萬文送部,轉送司鑰庫以備賞賜之用。”
看完紙條上的內容,魏廣德呼出一口氣,原來是嫌棄寶源局鑄造的爛錢太多。
其實,前些年在京文武百官都注意到了,從司鑰庫領到的歲賜,錢劣不堪用,不僅輕、薄,甚至稍微用力就能掰斷,這樣的錢幣如何能用,還不如市麵上那些私錢。
把紙條遞給張居正,魏廣德也隻能覺得好笑。
嘉靖皇帝應該是根本就沒有到過市井之中,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不說其他州府,就是在京城裡,幾乎就找不到多少好錢進行流通的。
那些流通的好錢,被人收走後就會被投進熔爐煉製成劣錢,畢竟大明確實很缺銅料。
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還是嘉靖皇帝對幣值的乾預。
嘉靖一朝銅錢對銀的比價多次發生改變,嘉靖三年詔令洪武等本朝製錢與曆代舊鑄好錢兼行,每七十文折銀一錢,私鑄、偽造的錢一律禁止流通。
嘉靖十八年,規定無論製錢,還是曆代舊錢兼行,質好的銅錢七十文折銀一錢,稍次的銅錢一百四十文折銀一錢。
嘉靖三十二年又規定隻允許嘉靖通寶錢七文折銀一分,其他洪武等製錢及前代雜錢需十四文折銀一分。
到了嘉靖三十三年規定嘉靖通寶錢七文折銀一分,洪武等製錢與前代雜錢上品者也七文折銀分,其餘視錢質量的好壞分彆以十文、十四文、二十ー文折銀一分,不久又詔令以嘉靖通寶錢七文、洪武等製錢十文、前代錢三十文折銀一分。
民間私錢泛濫的根源,其實就是因為嘉靖通寶錢與曆代古錢的折換率過高,民間競相私鑄此錢借以牟利。
政府雖然多次嚴令禁止私鑄,但民間私鑄活動並未得到有效遏製,而今更是京師市井中所用,俱出私鑄的境地。
“輕製薄小,觸手可碎,字文雖存而點畫莫辨。其則不用銅,而用鉛、鐵不以鑄,而以剪裁,粗具肉好,即名曰錢,每三百文才直銀一錢耳。作之者無忌用之者不疑,而製錢、舊錢返為壅過。”
這正是這一時期京城市麵上流通銅錢的真實寫照。
魏廣德都還記得,自家就參與了用鐵炮換銅炮的勾當,所得銅料全部都用於鑄造“嘉靖通寶”。
上次他還接到家中來信,說現在江南各衛所皆在做此事,以後就算被人發現也不怕,法不責眾。
這次的事件,工部會有多少人人頭落地,魏廣德自是不關心,不過雖然自家從中牟利,卻也堅定了他將來重建錢法的打算。
朱元章設計的“鈔法”,不應該就這麼被埋沒掉,還被後世子孫誤會,沒有準備金製度也不是寶鈔失效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