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魏府書房裡,魏廣德一個人坐在書桌後,書桌上擺著一張紙條,那是陳以勤派人送來的。
如果說一開始沒有想到,現在被陳以勤一提醒,魏廣德終於反應過來,說不好這次的事兒真會成為高拱的滑鐵盧。
解除海禁,開海,不管怎麼看都是有違祖製的事兒,做為一個內閣閣臣支持這樣的決議,若是被有心人利用,還真是一個攻訐的借口。
關鍵這個理由非常迎合現在大明官場大部分人的看法,祖製不可違已經成為許多人堅持的信條。
其實阻止變革,何嘗不是官員們想要保住現有特權利益的反應。
大明朝早就沒有了所謂祖製,自英宗開始,祖製就一點點被改成現在的樣子。
朱元璋時期,反腐力度可謂空前,可是在經過幾位帝王之後,整個官場都淪陷了。
官員們刻意歪曲所謂祖製,到現在就是他們希望得到的好處。
他們也希望自己家族能永遠享受這些優待,享受這些他們好不容易,通過潛移默化逐漸爭取的利益,階級也開始了固化。
不過大明朝實行科舉選人,八股取士,所以督促家族成員學習也很重要。
但是,若家族裡確實沒有讀書的料又該怎麼辦?
那就通過操縱科舉來實現這一目的。
許多人都覺得古代科舉是比較公正的,實際上在新朝初期的確如此,但是到中後期,科舉舞弊的記載屢見不鮮就是這個道理。
官員們有了這樣的認識,所以在維護祖製上就顯得一反常態的熱衷,任何改變都是他們不可接受的。
因為當下的局麵他們很滿意,維護現有體製很重要。
嘉靖皇帝為什麼官方,或者說明朝史書記載一般都偏負麵,那是因為他在繼位後就有多次改動祖製,大明朝的文官集團認為是個不好的征兆。
隻不過嘉靖皇帝確實非常會玩弄權術,他在位期間分化朝臣相互爭鬥,以此穩定自己的統治,成為非常成功的一個帝王。
明朝的改革,起於嘉靖朝,終於萬曆十一年,在保守官員反攻張居正成功後,終於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魏廣德對這些並不熟悉,隻有一個模糊的印象,那就是張居正倒台後,似乎大明朝的結局就已經注定。
而在此時,他腦海裡想到的就是,高拱要是真下去了,徐階必然繼續掌權,那麼之後呢?
雖然最後權利會移交到張居正手裡,可魏廣德依舊擔心徐階會利用這段時間瘋狂打壓裕袛舊人。
要知道,趕走高拱就已經得罪當今天子還有他們這些人,與其等他們反撲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把裕袛之人儘量趕出朝堂。
想到這裡,魏廣德就有些擔心自己和殷士譫的處境。
陳以勤入閣,已經有了免罪金牌,大不了致仕,退出權利爭鬥可保全身而退,而他和殷士譫呢?
能在鬥不過的情況下離開嗎?
魏廣德不知道,到了那個時候,隆慶皇帝到底還能不能保住他們。
高拱,似乎成為一個關鍵點,要是皇帝保不住他,似乎也保不住他和殷士譫。
不得不說,不管是陳以勤還是殷士譫,亦或者魏廣德,到這個時候都隻以為徐階對高拱出手的理由是因為想要改動祖製,甚至高拱自己都沒有覺察到,他引以為傲的,對隆慶皇帝強大的影響力,才是百官不能接受他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拱給人的印象太負麵,給許多人一種持才傲物,剛愎自用的感覺,特彆是他對吏治的嚴格要求,讓許多人都無法接受他成為當朝首輔。
太有主見,彆人的意見聽不進去,還讓人怎麼和他共事。
隆慶皇帝此時已經在乾清宮看到了塗澤民的奏疏,自然也看到了內閣閣臣的票擬。
果然支持者有之,反對者貌似地位更高。
隆慶皇帝並沒有第一時間表達自己的態度,而是選擇留中。
第二天點卯之後,內閣閣臣先後回到自己值房,所有人都在等著司禮監送來皇帝批複的奏疏。
這些皇帝表態決定的,是他們每日都要優先處理的公務。
當司禮監太監陳洪帶著內侍送來成摞的奏疏時,幾個閣臣不約而同打開房門走了出來。
“陳公公。”
閣臣對皇帝身邊的太監其實都很客氣,也隻有高拱是個例外。
和高拱一樣態度的,似乎也隻有朝中低品級的官員了。
“昨日皇爺批複的奏疏都在這裡,先收著吧。”
陳洪向幾位打招呼的閣臣禮貌回禮,就把身後的奏疏全部移交給內閣的中書,再由他們分配到閣臣值房。
“昨日塗巡撫的奏疏,陛下可有批閱?”
次輔李春芳這個時候出來,開口就問道。
容不得他不關心此事,昨晚許多門生都到了他府上拜見,無一例外都在打聽這件事兒,以及詢問老師在內閣裡的態度。
對於坊間傳聞,他們可不會全信,有老師在內閣,自然比聽外麵人的說法更加準確。
“塗巡撫的奏疏,昨日就送入乾清宮,不過之後送回司禮監的奏疏裡,似乎沒有看到那本。”
陳洪答道。
“沒有?”
李春芳吃驚問道。
沒有返回奏疏,那就意味著隆慶皇帝選擇留中,或者可能在猶豫,沒有確定自己的態度。
古代臣子給皇帝的奏疏,有許多的分類,但是有一類卻是會被大部分皇帝留中,冷處理的,那就是涉及宮闈之事。
對於這類奏疏,皇帝一般會認為屬於天家私事,不願意讓朝臣牽涉進來。
塗澤民的奏疏,當然和天家無關,被皇帝留下來,那麼隻有一個可能,皇帝被奏疏說動了,但是還沒有下定決心,還在猶豫。
猶豫,不僅代表皇帝在考慮此事的可行性,也可能在擔心批複後朝臣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