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在外界看來,此次空缺的四個職位,其實張居正也是有收獲的,至少戶部尚書一職已經被他拿下了。
雖然隆慶皇帝還沒有下旨,可知情人已經從宮裡得到消息,皇帝屬意劉體乾接馬森的班兒。
可隻有張居正才知道,那是他們四人沒有合適人選的情況下才讓他推選上的人,而且劉體乾其實更多還是看徐階的麵子,在京城徐階留下的關係,也就張居正一家了。
本來在他看來,這三個職位,一家分一個,大家就可以哈哈一笑完事兒,可結果他什麼也沒有得到。
魏廣德等人不知道的是,因為今日之事,幫助本來還有些搖擺的張居正終於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張居正要做什麼,自然是要拉幫手。
現在內閣裡幾人,陳、殷、魏三人是緊密團結在一起有些不好破壞他們的關係,而且任由這麼發展下去,以後的內閣隻會是他們三個人的天下,他就更得靠邊站了。
拉攏李春芳,他試過結盟,可很快發現李春芳並沒有這樣的心思。
由此,張居正不得不把目光轉向內閣之外。
六部裡,和他走動多一些的也就是吏部尚書楊博,雖然缺乏資曆,可楊博也是想要入閣的人。
雖然有“費翰林不入內閣”的潛規則,可畢竟是潛規則,放不上台麵來。
隻要推動力量足夠強大,楊博入閣還是有機會的。
不過就當下情況,很難。
他隻有戶部一支的支持,而其他衙門,禮部高儀和刑部的毛愷都是清高之人,很難獲得他們的支持,而楊博想要入閣,吏部這一票就廢了,隻剩下兵部的支持。
所以,他能得到的力量隻有兵部和戶部,而陳以勤、魏廣德這邊呢?
則是有工部和都察院的支持,關鍵還占著大義,而且李春芳未必樂意讓楊博入閣。
要說資曆,楊博可比李春芳強的多,李春芳應該不會傻到引狼入室,所以肯定會想法設法阻止。
楊博不行,而其他人張居正想了一遍,貌似都沒有合適人選。
當然也不是一個沒有,但這個人影響力太大,而且貌似和他關係未必還能和當初一樣。
這個人,自然就是被他老師算計走的高拱。
張居正也算裕袛之人,高拱和陳以勤、魏廣德等人的關係他當然清楚的很。
貌合神離。
要是把高拱拉回朝堂,對陳以勤、魏廣德等人的影響毋庸置疑是最大的,隆慶皇帝不會再像之前那樣支持他們,或許信任還在,但是在高拱和他們三人起衝突的時候會占哪一邊?
不過把高拱拉回朝堂的話,他若是算舊賬,徐階已經致仕回家,這賬貌似就要算到他頭上了。
本來張居正很猶豫,可今日之事後他發現,需要一個破局之法,打破內閣中裕袛派係的強勢,非引入高拱不可。
內心打定主意要拉高拱回朝,接下來張居正就要開始謀劃此事。
直接上奏,顯然並不合適,他需要找到一個機會,和隆慶皇帝單獨相處的機會,隻需要提到這個名字,看看皇帝的反應再做下一步行動。
而此刻,丹陽城內一處豪宅裡,賓客高坐,把酒言歡,看似好不熱鬨。
此間主人邵方,江湖人稱之為“邵大俠”,據說好行俠仗義之事,故美名遠播。
大俠一詞,泛指通過自身力量幫助他人的對社會和他人做出貢獻的,且具備超出一般人的能力、勇氣、道德仁義,有大作為的人。
多受儒家影響,忠義等思想為其精神原動力,即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在後世人的意識裡,大俠都是身懷絕技、有勇有謀、大公無私的武林高手。
他們常常遊走於江湖之中,行俠仗義、懲凶除惡,做出一些讓百姓稱頌敬仰,而一般人不敢做或做不到的義舉。
但在真實的古代,官府對百姓流動管理非常嚴格,外出需要憑借路引,否則就是流民,官府是可以羈押的。
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一個國家想要正常的運轉,就需要秩序,而江湖中的俠客們正是打破秩序的那些人。
比如大家可以看到小說中俠客們可以憑借自己的高超武功,四處比武甚至是殺人,且不說他們殺的是不是惡人,即便殺的是惡人,也是違反法律以及社會秩序的行為。
如果人人效仿,那天下還不亂套了。
因此封建統治者們是不會允許俠客們存在的,因為他們不允許無視法律與秩序的人擾亂社會的穩定。
所以,如果真有四處閒逛打抱不平的俠客,他們其實都是和官府做對,經常違反官府法律,是流竄的通緝犯才對。
不過這個邵大俠則不同,他其實更應該稱為地方豪強,隻在本地維護鄉鄰周全,所以大家都給他“大俠”這個稱呼,其實和英雄是一個意思。
有了俠名,他自然也和地方官府,周圍官宦之家有了聯係,誰不想得到一方豪強的庇護。
而在今日,卲方家裡就邀請了許多周圍失勢的政客聚集在一起,大家做一塊一邊喝酒一邊商量重新複出。
權利的吸引力太大,即便這些人被罷官,可誰又不想有複起的一天?
至於邵大俠為什麼熱衷於此,自然是因為行俠仗義也要有依仗。
行俠仗義、懲凶除惡,說白了也就是自身武力強大才行,可俠以武犯禁,又是官府打壓的目標。
所以,卲方不僅結交地方上的三教九流,對官府和官府中出來的人也都儘心攀上關係。
對於失勢官員,或許大部分人會覺得沒有什麼利用價值,可卲方卻不這麼看,他已經知道官員還有起複的可能,隻要人不死,一切皆有可能。
說起官員複職,也是很偶然,卲方聽聞隔壁府有個被免職的官員,不知什麼原因又重新做了官,不僅複職,官職還提了一級,那場麵氣派,不僅地方知府、知縣道賀,甚至連省城的布政使司都有人前來。
也是因此,他今日才專門邀請了丹陽及周邊失勢官員來家裡赴宴,商議如何才能幫助他們恢複官職。
這些丹陽廢棄諸公,商議了半天也沒什麼好的辦法,畢竟在位時忙著撈銀子去了,官場打點不夠,並沒有太多的路子可走。
不管需要上層有人關照,確實大家商討後留下的共識。
至於上層是什麼人,當然首選還是北京的京官,特彆是大明朝的內閣和吏部,是他們官職起複的關鍵。
隻要這兩處有人幫忙說話,他們要複官簡直易如反掌。
隻可惜,他們對內閣和吏部大佬,名兒是如雷貫耳,可沒一個人有門路,否則現在他們也不會回到老家坐在這裡商量,還不知在那裡做官逍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