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內城,南熏坊,魏府書房。
“這兩天李成梁都跑了那些地方?”
魏廣德坐在太師椅上,對麵前站立的張吉問道。
“稟老爺,李成梁這兩天倒是乖乖待在驛館沒有外出,除了參加朝廷的典禮,就是去了趟兵部報備。
對了,他在兵部裡麵,和侍郎汪道昆待了很長時間,不知道聊了些什麼。
還有就是,他沒有外出,但是派出去幾個親兵,聯係了內城的幾個牙行,說是要在內城找個宅子居住。”
張吉答道。
“汪道昆。”
魏廣德點點頭,李成梁在京城的關係他大概清楚,李成梁在京城是沒有什麼人脈關係的,否則當年他來京城襲職也不會耽誤那麼久的時間。
當初沒有,之後一直在遼東,雖然每年都往京城送冰敬炭敬,可畢竟沒見麵,誰敢和他深往。
不過就是維持表麵的關係,這樣的關係其實非常脆弱,根本經不起考驗。
大家都這麼送,你沒送得罪人,送了彆人也不記得。
魏廣德明白了,李成梁可能從汪道昆那裡獲得了一些消息,所以現在反倒安穩起來了。
既然如此,原本他計劃明晚叫李成梁過來的打算,也就沒必要這麼著急了。
“繼續安排人盯著就是了,看看還有沒有其他人和他聯係。”
魏廣德隻是吩咐一聲,就揮手讓張吉下去。
等人離開後,魏廣德起身從書架上拿下木盒,翻出你們他記錄的東西,放在書案上,又鋪開一張紙,開始小心的開始書寫。
這幾天,他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錢法改革上。
建立新的錢法,雖然他不認為可以一步到位,解決所有難題,但還是想要做的儘善儘美。
最起碼,朝廷這次推出的錢法,得適應當下的社會環境,不會出現什麼大的錯漏。
至於將來,他不指望。
畢竟時代隨時都在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度,隻有審時度勢,順時施宜才是好的施政方式。
建立大的框架,提出要求,其餘的自有戶部、工部去協調。
第二天一早,魏廣德離開魏府去內閣辦差。
進入後,就有中書急匆匆過來拜見。
“何事?”
魏廣德站在院裡廊道下問道。
“山西急報,山西應州、朔州、山陰、馬邑、大同等縣及安東、中屯、山陰、陰和、高山等衛大旱,災報以聞。
另南直隸高郵州以東兩淮所轄呂四等場大旱之後,又發生狂風暴雨,河海並溢,廬舍傾圮萬餘區,溺死居民一千六百餘人,家畜無數,倉庫鹽場漂蕩無存,百姓流離失所,饑饉無食。徐州、揚州等大雨為災,海嘯河溢。”
說話間,那中書手中出現兩份奏疏,雙手遞到魏廣德麵前。
伸手接過,魏廣德快速打開翻看,隨口問道‘今早送來的?’
“回魏閣老,山西急報是昨晚送過來的,南直隸急報是今早通政使司直遞。”
那中書急忙答道。
“兩位閣老來了沒有?”
魏廣德又問道。
“還未到內閣。”
“知道了,你下去吧,把今日收到的奏疏分發好。”
魏廣德看了眼那中書舍人,依稀記得此人姓楊,好像就是南直隸人,應該是在受災之地,所以才如此亂了方寸。
魏廣德拿著兩份奏疏回了值房,直接在書案上把奏疏放下,拿出兩張紙貼,提筆分彆寫上,分彆寫上減免山西及淮、揚等處田租,賑濟災民的票擬。
自從魏廣德當官以來,對這樣的災報早就已經看得麻木了。
每年哪兒不發生點天災,貌似這年就過不好似的。
想到嘉靖三十多年的時候,那才是恐怖,幾乎所有行省皆有災報發生,不是大旱就是大澇,也難為嚴閣老當年拆東牆補西牆給挺過來了。
蘆布端茶進來的時候,魏廣德已經寫好票擬,貼在奏疏上放在一邊。
“蘆布,你注意下,等會首輔和呂閣老來以後告訴我一聲。”
魏廣德吩咐道。
“是。”
蘆布自然馬上答應下來。
不多時,蘆布就搬進來一摞今日分發過來的奏疏,放在書案一頭,這才出去。
不多時,蘆布就進來通報,張居正和呂調陽都已經到了內閣開始辦差。
“嗯。”
魏廣德隻是微微點頭,但並未馬上過去,他還在等王國光和朱衡過來。
昨天最後,主要是安排王國光布置下去,清查大明現今流通的銅錢總數,特彆是自嘉靖朝以來所有鑄造的銅錢數量等,而朱衡則需要找工匠選擇適當的金銀銅合金配比。
先確定鑄幣成本,才方便他們確定新錢法要鑄造那些麵額的錢幣。
實際上,魏廣德是想直接推出十進製貨幣單位的,也就是改現在十六錢一兩為十錢一兩,這樣感覺比較方便。
但是他試探性提了一句,遭到包括張居正在內幾乎所有人的反對。
他們早已經習慣了十六進製,在魏廣德看來更加簡便的十進製對他們來說反而覺得麻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都是習慣使然,魏廣德也不好繼續提這事兒。
中國古代曆代王朝,鑄幣都是必然的選擇。
從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到戰國時期已確立布幣,刀貨,蟻鼻錢,環錢四大貨幣體係。
之後又經曆了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等朝代,圓形方孔錢開始獨領時代,錢幣由之前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
明朝的的錢幣,也從朱元璋做吳王時鑄造“大中通寶”的形製改變為鑄造“洪武通寶”。
大中通寶的形製分為五等,規定小平錢,每文重一錢,另還有折二錢,當三錢和當五錢、當十錢重四種。
洪武元年開始鑄造的洪武通寶斷斷續續,在洪武二十六年,改變錢製,重新鑄五等錢,按洪武元年鑄行規定,後又改銅錢每文重一錢兩分。
其它四等錢,依照小平錢之重遞增。
其中最特殊的要數當十錢的洪武通寶,此規格錢幣發行時還處於戰亂時期,朱元璋也沒有足夠的銅料,所以在當時發行錢幣時定下當十錢重一兩的規定,也就是說當十錢算一兩銀子。
不過這樣的大錢並未大規模流向民間,多是在官府府庫之間流通。
所以到了後世,流傳下來的銅錢多是見平錢和折二、當三錢居多。
從明太祖洪武至明穆宗隆慶時期經曆十二位帝王,其中隻有六位鑄錢,除朱元璋時期曾大量鑄幣外,其他皇帝所鑄錢幣數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