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頭吧,我們回去。”
通過千裡鏡,俞大猷仔細觀察了勃固港以後,下達了返航的命令。
甲板上水手們開始忙碌起來,一些人直接攀爬上桅杆,和下麵的人一起配合調整風帆。
來到這裡是順風而行,自然容易操控,隻需要控製風帆的迎風麵就能讓福船在大海上航行。
現在返航就要逆風而行,當然這也並不是辦不到。
大福船或者說這個時代的海船雖然都是帆船,但並非隻能順風而行,否則也不會有迎風破浪這樣的成語出現。
帆船迎風破浪的關鍵在於調整帆的角度和船的方向,以及利用流體力學的原理。
當帆船迎風時,為了前進,需要采取一係列措施來有效利用風力。
首先,通過調整帆的角度,使帆受到足夠的風力,同時轉向迎風角大約45°,這樣帆就會受到足夠的風力,使帆船能夠迎風前進了。
這種利用風力的方式基於伯努利原理,即氣體流速小的一側對流速大的一側產生一個側向的壓力,這個力就是靜壓力,使得帆船在迎風航行時能夠前進。
此外,為了更好地控製船的方向和速度,還需要調整船帆的重心,使船體在迎風航行時隻剩下極少的側倒力量,從而大部分力量偏向了向前行進。
這種調整包括將帆稍微放鬆一些,角度稍微跑低幾度,或者通過移動重量改善船的運動,比如把船頭的重物集中到船到中央,高度要儘可能得低。
這些措施能夠幫助帆船在迎風條件下更有效地利用風力,實現前進。
總的來說,帆船迎風破浪的原理和技巧涉及到帆的角度調整、船的方向控製以及利用流體力學原理,通過這些措施,帆船能夠在迎風條件下有效地利用風力,實現前進。
俞大猷座船上都是航海老手,自然不需要他親自過問,就能很好的操控好大船。
於是,大福船在海麵上劃出一個完美的圓弧,向著西麵駛去。
俞大猷此時已經上到船尾樓台上,用千裡鏡最後看了眼勃固港,把觀察到的地形再次記憶了一遍。
在他再次觀察勃固港的時候,港口旁一處哨所裡,幾個穿著簡陋皮甲的緬軍士兵也在觀察著遠方這條商船。
“守備大人,那條船看樣子是要離開,它不靠岸了。”
“應該是。”
“要不要追上去查看下情況?”
“就是一條商船而已,不值得派人出海。
再說,海麵上不是有一條出海巡邏的戰船了,這個方向過去應該能遇到。”
“大人說的是,你看這船向西麵航行,我估計是去達貢的商船,跑偏了航向到了勃固。”
“那他也應該靠岸休整才是,再說勃固港可比達貢繁華”
那是守衛港口的緬軍士卒,守備官帶著手下兩個隊長巡邏到這裡,恰好看到俞大猷座船來了又離開,而發生的對話。
安達曼海域,北麵也叫馬達班海灣,在這片不大的區域裡,集中了緬甸主要的三個港口。
東麵有毛淡棉港,西麵是達貢港,而在北麵就是勃固港,在個時代沒有海上定位係統,海船的航行稍微跑偏一些,還真有可能跑錯港口。
這樣的事兒,以往也發生過。
不過,這樣迷航的海船一般都會選擇就近靠岸。
畢竟,在哪兒不是貿易,反正都是緬甸重要的海貿港口。
對於俞大猷座船的離開,緬軍幾個小軍頭隻是小聲議論了一陣,就沒有再去想其他。
他們哪裡會想到,明軍會從南麵大海上到來,直接從背後狠插緬甸的背心。
逆風而行,船速終究沒有來時快速,花了兩倍的時間,俞大猷終於和明軍水師主力彙合。
“聯係王詔人等,到我座船上來商議,快去。”
俞大猷很快下達命令,召集手下副將、遊擊等將官,召集來的目的自然就是為了下一步攻占勃固製定計劃。
雖然,在他心裡已經有了進攻計劃,可還是得招人商議,安排下進攻路線。
小船被放入水中,自有親兵登船劃槳去通知眾將,俞大猷回到船艙裡靜靜坐著等待即可。
利用這段時間,俞大猷又在心裡複盤了一下進攻計劃,覺得不會有問題,這才耐心等待起來。
南海水師的將領平時都有各自的座船,自然不在一起。
不過這些船上都懸掛了將領特有的標記,熟悉的人自然一眼就能認出船上主將是何人。
隻不過畢竟是在大海上,船隻之間往來多少還是有些不便,所以召集將領還是頗為花時間的。
於是,俞大猷又讓人準備筆墨,他在一張白紙上大概標注了下勃固港的地圖,準備一會兒給眾將講解。
嘴巴裡說出來的東西,還是不如畫張簡單的地圖更容易讓人理解。
不多時,參將王世科就最先到來,很快其他將領也紛紛登上座船,走進船艙。
等人來齊了,俞大猷指著中間桌案上的地圖說道“這是我今日觀察後繪製的勃固港地圖,我欲強行在港口登陸,然後從這裡出兵,攻打勃固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根據現在知道的消息,港口隻有三四百緬軍守衛,而在十裡外的勃固城,裡麵應該有兩千左右守軍。
隻要我軍行動迅速,不給城裡守軍警覺的機會,大軍就能登岸。
之後的步戰,大家自然知道該怎麼打。”
明軍水師將領可沒有純水師武官,都是衛所轉職過來的,一些人是因為跟隨俞大猷早年南征北戰印象很好,所以在征得同意後調入軍中。
還有一些則是因為在衛所就負責水師,所以有些經驗,所以被俞大猷看中收入麾下。
但不管怎麼說,打陸戰都是他們看家本事兒,水戰才是兼職。
聽到俞大猷說陸戰不打算管,讓他們自己打,眾人都是一陣哄笑。
“之前各部都已經有章程,我帶人登陸後,水師王詔負責指揮,封鎖附近海路,不準有船隻離開。”
俞大猷繼續說道,這也是為了封鎖消息。
東邊的毛淡棉和西邊的達貢,可都是緬甸的大盤,要是通過海路讓他們知道了明軍到來,組織軍隊來援也是麻煩。
“炮船留下四條,剩下兩條隨小號福船進入勃固河,進攻東籲城。”
這些,其實早在舊港就有了初步商議,現在不過是把最終決斷落實下來。
所以,所有人都沒有異議。
那些定下來留守水師的將官,自然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而得到上岸命令的將官則是摩拳擦掌。
偷襲緬甸王都東籲城,這可算是奇功了,順利的話他們在功勞簿上的位置就差不了,朝廷的封賞也會很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