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陌智腦!
最後,這幾個人也見到了顧陌。
網上傳的那些顧陌的照片,顧陌看起來本來就夠黑夠土了,等他們看到真人顧陌,整個震驚住。
顧陌每天風裡來雨裡去的,哪裡管什麼保養,所以曬的皮膚都脫皮了,臉和脖子都黑紅黑紅的,嘴唇也發青,那手烏七八糟的,全是磨出來的老繭……
她身上還背著一個背簍,裡麵不知道裝了什麼,沉甸甸的,壓得她直不起腰來。
要不是村民們信誓旦旦的說這就是顧陌,他們都要懷疑自己找錯人了。
這……叫作秀?
那這作秀也作的太真了一點,連形象都不顧了。
這幾個人本來想要好好采訪一下顧陌,但顧陌太忙,不過也維持了禮貌,回答了他們幾個問題,就忙自己的去了。
采訪的幾個人來之前向粉絲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定會拿出確鑿的證據證明顧陌是在作秀,最後卻自己打自己臉,新出的視頻全是為顧陌打call的。
“她從國企辭職回到家鄉創業,帶動家鄉經濟發展,提高鄉親們生活水平,修馬路,建學校,種植烤煙……這樁樁件件,那件不是腳踏實地在扶貧?我不明白網上怎麼會有人戾氣那麼重,非要把彆人的奉獻和努力當成是作秀,就因為你們都習慣了作秀,所以就認為全天下沒有一個奉獻自我腳踏實地乾實事的人了?“
“其實就算是作秀又怎樣?這樣作秀的多來幾個,我們照樣支持。”
然後南溪請的水軍,“你們收了顧陌多少錢?”
那幾個人,“……!!”
不過說顧陌作秀這一點,顯然是不能黑了,人家都豁的出去到那種地步了,是不是作秀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之後水軍們又轉移方向,揪著顧陌從國企離職這件事不依不饒。
“我以前和顧陌是一個公司的,其實顧陌離開公司根本不像她說的那麼偉光正,是為了家鄉而主動離職,其實她是犯了大錯被公司開除的,這一點,公司好多人都知道,隻是沒想到這種沒有原則的人,竟然在網上有這麼高的人氣,現在的互聯網可真是畸形,什麼人都能當網紅了,就不怕教壞小孩子嗎?”
所以顧陌到底是犯了什麼錯被開除的?
網友們議論紛紛,網上就偶爾冒出來幾個自稱是顧陌前同事的人,你暗示一句我暗示一句,直指顧陌沒有自知之明,長得醜卻還想要靠身體上位雲雲……
就差直接說顧陌和董事長有一腿了。
老董事長,“……”
人在家中坐,瓜從天上來。
你們禮貌嗎?
自己的名譽都被搭進去了,老董事長這下能不站出來說兩句嗎?更何況,他也確實欣賞顧陌,現在人家腳踏實地的在家鄉扶貧,也沒有招誰惹誰的,這些人還在網上一個勁兒的黑,確實是讓人惡心。
因此老董事長一聲令下,公司真正的員工們開始站出來了,他們個個都帶上自己是公司員工的證明,賬號也實名,紛紛說起顧陌在公司的為人。
老董事長自己也站出來為顧陌正名,網上那些抹黑他聲譽的言論,他會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而顧陌確實是主動離職,不存在犯錯被開除。
老董事長還把當時顧陌在辦公室裡對他說的那番話的視頻放了出來。
視頻裡,顧陌字字鏗鏘。
“從小我就知道我讀書的目的,沒有什麼想當科學家醫生的偉大誌願,也沒有報效國家之類的崇高理想,我隻是想要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讓父母過上好日子,讓家鄉脫貧致富,可是我讀完了書,發現我的父母依舊麵朝黃土背朝天,我的家鄉依舊貧瘠……”
“我時常在糾結猶豫,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放棄供養我走出來的父老鄉親,還是為了夢想,放棄在大城市裡的前途,可現在我想清楚了,其實夢想和前途並不衝突……”
“每個人對前途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我回到自己的家鄉,我能讓家鄉的女孩子都用上姨媽巾,我能讓家鄉的孩子都坐在明亮的教室裡讀書,我能讓父老們生了病都能看得起病,我能讓他們出門就能坐到車……但凡有一個人因為我的回去而過上了好日子,我的前途就沒有死……”
“所以我要離職,回到家鄉去,儘我一生所能去完成我的夢想,去拚搏我的前途。”
無數網友看著那個身形單薄麵相普通的女孩,在現代科技感氣息濃厚的辦公室裡,向董事長說出這番話時,都覺得體內有一股熱血被激了起來。
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放棄大好前程去一個貧窮的地方奉獻自己的勇氣,所以就更加欽佩顧陌這樣義無反顧的人。
而這世上偏偏是有了很多這樣的人,選擇了彆人不願意去走的路,默默無聞的在並不起眼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照亮彆人,社會才能被推著一步步的前行。
而顧陌,不正是這樣的人嗎?
她來自山村,明明飛出來也不容易,明明知道回到那樣的地方意味著什麼,可她還是選擇回去了。
這怎麼能叫作秀呢?這隻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做出的不平凡也不普通的選擇啊。
一時之間,網上支持顧陌的人更多了,顧陌的粉絲數量在不斷增加,許多即便是不喜歡她那些小視頻的人,也都為她的選擇折服,默默的關注給個支持。
水軍眼看著每次黑顧陌,顧陌的人氣反而越來越高,也有點麻爪。
這人不好黑啊,再這麼黑下去,他們水軍公司估計就要惹眾怒了。
可金主爸爸給了這麼多錢,事情他們卻沒辦好,沒法跟金主爸爸交代啊。
於是隻能硬著頭皮繼續黑。
“那些說顧陌無私奉獻的人,你們怕是不知道,顧陌幫村裡人帶貨,其實也拿錢了吧?而且還拿得不少,這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她拿抽成,還好意思說穀賤傷農,真的那麼崇高,就應該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