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川在‘行萬裡路’主題教育中給他展示的結果,也證明了這個理論在華國,企業做大後,經營性的敗局,其實是很少的。
更多的是,政商博弈的失敗。
甚至,很多經營性失敗,其實歸根道理還是政商性失敗。
秦天川向卿雲展示的石玉柱,是經營性敗局,但從後世重生過來的卿雲卻很明白,石玉柱其實還是敗於政商。
很簡單,巨人大廈的倒塌來自於資金鏈的斷裂,而當年的宏觀大背景是什麼?
是房地產在華國的第一次泡沫破裂。
當然,石玉柱本人的性格特點,也是主因,不肯貸款的他親手扼殺了自己的生路。
而健麗寶是產權明細化過程中的關係破裂。
孫紅兵的瞬馳,宋儒華的,以及目前風雨飄搖中的德龍三駕馬車、長江邊的鐵本,則是宏觀調控中的利益分野。
在華國經濟的發展曆程中,宏觀調控往往要作為一個半周期性的因素來加以考慮。
每3到5年一次的宏觀調控,重點調控對象便是民營企業,隨著國有資本在壟斷性行業中的權重越來越大,調控的行業性排斥特征也越來越明顯。
秦天川便認為,他二哥秦天山冒險突進上遊重化工業,其政策風險完全大於任何經營上的風險。
當然,還有地方利益競爭格局中的犧牲者。
華國的經濟發展,不可否認的是,它本質上是一個區域激烈競爭的格局。
改開之前,其實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都一樣,是通過十年左右的競爭發展,沿海地區依靠資源、思想的優勢,才形成了東強西弱的格局,而並非一開始便如此。
事實上,由於三線建設的布局,改開之前,在工業基礎方麵,是西強東弱的。
統一大市場是202x年提出的政策,但是在政策提出之前,朝野上下已經為此博弈了近30年。
而在此博弈過程中,有太多太多的企業家,因此而遭到事業上的毀滅打擊。
最典型的便是華晨揚融。
這也是為什麼秦天川始終在給卿雲灌輸著‘民營資本隻有堅持合作而不競爭、補充而不替代、附屬而不僭越’的立場的原因。
這一點,卿雲深以為然。
畢竟他是重生的,在華國,沒有哪個企業家能夠像秦天川這般笑傲江湖四十年而不倒。
甚至,卿雲認為,秦天川這個便宜老丈人,才是華國真正意義上的商道教父。
秦縵縵聽完他自己的分析後,食指絞著胸前的秀發,笑眯眯的問著,“也就是說,你認為,張老先生的優勢是在當下,而曾老先生的優勢是在未來?
所以……你選擇的是未來?”
臭哥哥的邏輯分析能力挺強的,而且習慣走一步看三步的,選擇未來,也是最省心的做法。
至於未來到底是怎樣,會不會踩坑看錯,這是誰也說不清楚的。
但是相對於其他人,秦縵縵對卿雲的眼光很有信心,她完全不會去質疑卿雲選擇的正確性。
畢竟,從期貨交易的過程上來看,這個壞男人的遠見,確實讓她信服。
經濟學家拿錢說話,說出來的,是概率性的預測,甚至秦縵縵認為,之所以經濟學會有那麼多派係,其實是整個經濟學學界的共同推動。
總有一派是說對了的。
但是……
“哥哥,我倒覺得,不如先放放,你無需急著做抉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