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嬌女古代發奮日常!
送走了沈戈,林如玉忽然覺得宣州城都空了一半,似乎天地都失了顏色一般。不過她也隻衰頹了半日便打起精神,趕往藥房繼續研讀醫書、藥性。
救回了母親、阿衡,接回了父親後,林如玉開始考慮以後要做什麼。選來選去,她還是選擇了與醫藥有關的行當,不過這次她選的不是臨床醫學,而是藥師。她喜歡研究鑒定草藥、研究藥性、藥方。
半個月後,時入盛夏。林如玉拿著自己配出的高效驅蚊蟲香囊,興衝衝地跑到母親院子裡,卻見母親的臉色不是很好看。
見到女兒來了,房氏拍拍身邊的空位,讓她過來坐。屋裡擺著鎮暑的冰盆,涼深深的很是舒服。林如玉上前坐到母親身邊,懸著心問道,“娘,可是有什麼不好的消息?”
這半個月,關於安州動亂的消息滿天飛,雖然宣州城中還沒亂起來,但百姓們也都跟著緊張起來。林如玉擔心著趕去安州的沈戈和大福,擔心著圍攻安州的沈存玉,也擔心著沔州的外祖父母,很怕他們出事。
房氏抬帕子給女兒擦著額頭的細汗,“隻是午睡時夢到沔州亂起來了,一時還沒回過神。”
林如玉知道母親記掛著許久未見的父母,抱著她的胳膊勸道,“夢都是反的,您彆擔心。大福哥和沈戈應該到沔州了,外祖父和外祖母身邊有兩位舅舅,城外還有沈戈和大福哥接應,不會有事的。”
房氏起身,“娘還是心裡不安,咱們去菩薩廟裡添些香火錢,求菩薩保佑二老康健,保佑大福和沈戈、沈將平安。”
燒香捐香火錢能讓母親心安,林如玉自然不會攔著。隻不過最後去菩薩廟的不知她們兩個,盧玉春、林如梅甚至連同懷孕八個多月的二嬸溫氏,都一同前往。
到了觀音廟門口下馬車時,林如玉率先跳下去,小心翼翼地抬手扶著要下車的溫氏,“二嬸,你慢些。”
“好。”溫氏扶著婆子和侄女的手,輕輕鬆鬆下了馬車。一家人進廟燒香,捐了香火錢後,在秒內賞荷、觀鬆,然後一塊吃了素麵,興儘才乘車返回青弋巷。剛進家門,便見老管家祥叔匆匆忙忙往外走。
祥叔見到主母回來了,停住躬身行禮。
房氏溫和問道,“您這般匆忙,是去往何處?”
祥叔稟道,“回夫人,蒲縣的管事趙豐派人送信來說,三姑奶奶家的表少爺受傷,急需上好的刀傷藥和補藥救命。”
房氏連忙問道,“他人在何處?”
老管家回道,“被送去了蒲縣城中的醫館,但那邊藥物不足,所以才派人來州城取藥。”
不管上一輩有什麼恩怨,孩子是無辜的。房氏讓管家不必去尋林父,直接去林家藥方取藥,並派出善醫外傷的郎中一同前往,然後才將跑來送信的管事叫進了書房,詳問發生了何事。
待問明白了,房氏氣得差點沒把手裡的青瓷茶杯砸了,林如玉也暗翻白眼,十分無語。
林父從外邊進來,見到妻子臉上不好,忙問出了何事。房氏說不出口,抬頭看了一眼報信的管事。
管事硬著頭皮道,“回老爺,三姑奶奶家的才明表少爺逃學去戲園子聽戲,跟人爭風頭遭了賊人惦記,回莊子途中被人劫財,背上和腹部各被砍了一刀。”
林父的眉頭,“既然是劫財,怎會傷人?”
“……因為,表少爺罵得太難聽,對方下了狠手。”這不是找死麼,林父皺緊眉頭。
待管事退下後,林父和林母相對,均感無語。
林如玉掐著手指頭算,錢才明今年才十四,大夏朝說的是虛歲,也就是說他今年才不過十三周歲。毛還沒長齊的小屁孩,就逃學跑去戲園子爭風頭了!遇到劫匪不想著怎麼破財免災,卻逞口舌之勇。
這兩刀,他挨得不虧,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因此長點記性了。
“蒲縣那邊匪盜越發猖獗了。”林父跟妻子商量,“等錢才明的傷好些了,我派人去把他們一家四口接到南院避一段時日。”
林家在宣州城中,不隻青弋巷這一座院落,“南院”在宣州城南,是座兩進的小院子,院子雖不大,但住她們四口綽綽有餘。丈夫提出的事,林母自不會反對,“我派人去將那邊收拾收拾。”
林如玉提醒道,“就怕三姑帶著受傷的錢才明來了,不肯住在南院。”
這可由不得她,林父和林母正要開口,便聽門外又有管事來報事,“老爺,蒲縣那邊又有人來報信了。”
林父問道,“何事?”
管事平靜道,“三姑奶奶已經帶著表少爺上路,奔著宣州來了。”
林如玉……
不是被重傷,沒醫沒藥快要死了麼?等這樣了還能趕路?
林父的臉色也不好看,“派人去迎一迎。”
“是。”
管事走後,林母見丈夫臉色不好,便給女兒使了個顏色,示意她縣出去。林如玉走後,林母走到丈夫身邊,安慰道,“既然還能趕路,說明傷得不重。”
林父靠在椅背上按了按眉心,“我當時就不該心軟讓她上船。”
林如玉溜達著進了園子,坐在涼亭內,望著樹蔭下正帶著幾個小鴛鴦學劃水的母鴛鴦看。小鴛鴦劃水劃得累了,爬到母鴛鴦背上打瞌睡,母鴛鴦背著自己的幾個孩子,慢悠悠上了岸,蹲在樹下打盹。
看著依偎在一起的鳥兒,林如玉真心覺得,極度利己的林三姑,連鳥都比不上。
趙豐派人到宣州送信,還為錢才明求藥,說明錢才明傷得不輕。受了外傷就該好好臥床歇息,但林三姑卻把兒子抬上馬車,急急帶著他趕往宣州,將他當做敲開林家大門的砝碼。
之前,她因看上了房二舅,將林家的顏麵置之不顧;因惱怒祖父將她遠嫁,出嫁至祖父過世,她都沒回來看一眼;明知丈夫錢江平在謀算殺死林父和林如玉,奪取林家海船上的貨物,她卻作壁上觀;這個年代的人重子嗣,林如玉本以為她會十分看重兒子,沒想到,在她眼裡,兒子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