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李存也能猜到朱言他們這些人的一些心理。
無外乎就是,小軍閥當慣了,總覺得,亂世英雄起四方,有人便是草頭王。
再加上,朱言等人從投過來到現在都還沒有見過李存,難免對虎賁軍還沒有歸屬感。
所以,李存準備讓朱言他們這些人好好認識認識自己,徹底收了婺州這六支軍隊的心,以免以後他們因為做出錯誤的判斷,讓自己廢事,還害了他們的身家性命。
當然,李存之所以帶上婺州的這六支軍隊,也是因為這六支軍隊是自己目前能抽調出來的最大一支軍隊。
除了婺州這十萬大軍,這次跟李存北上去跟北線宋軍決戰的軍隊還有二杆子部那三萬大軍、蘇東部那五萬大軍、孫和部那三萬大軍以及梁振部那兩萬大軍。
再加上兩萬親衛軍和近六千親衛馬軍。
共計:李存這次帶去決戰的軍隊有二十五萬六千人馬。
除此之外,李存又帶了二十萬民夫。
這二十萬民夫,大部分都是由潰敗的方臘義軍組成的,他們其實也有一定的戰鬥力,甚至其戰鬥力可能比一些虎賁軍還要強一些。
不過,一來,這些方臘義軍才剛經曆過大敗,人心不穩,還不堪重用;二來,這些方臘義軍的建製全都被打亂了沒法用,當然了,就算他們的建製沒被打亂,李存現在也不能信任他們;三來,這些方臘義軍中有不少摩尼教教徒,這些人在方臘那裡是精兵,在虎賁軍這裡就是不穩定的因素,必須將他們甄彆出來單獨成立一軍。
所以,李存隻能是一邊先用這些方臘義軍當民夫,一邊讓張世親自帶隊甄彆、教育、訓練、整編這些方臘義軍。
連戰兵加民夫再加上幫著運送糧草輜重的水軍,一共不到四十八萬,對外宣稱雄兵百萬。
……
經過幾日的調集和行軍,六支婺州軍全部來到了這次北伐的集兵之地——餘杭。
這六支婺州軍並不是平均分配的。
朱言和吳邦所率領的軍隊,共三萬左右,兩人所部軍隊的實力可以算得上婺州軍中最強的一股了。
李德、江蔡、董舉、王國四人中,實力最強的是李德部,有兩萬人,其餘三人每人一萬。
而朱氏部則差不多有兩萬人。
這些已經是將老弱婦孺剔除了的,之前僅朱言和吳邦就對外宣稱有十萬大軍。
六支婺州軍來到餘杭以後,立即就有專門的人接應他們,並很專業的將各軍引領到他們的駐地。
為了不將雞蛋全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裡都是每軍一個營寨。
帳篷都是十人或五十人的,以品字型安營紮寨,相互之間間隔的距離不遠不近,做到了既能相互支援,又能互不影響。
寨中,輜重車隊,運糧食的,裝鎧甲的,裝帳篷的,裝營寨木柵欄的那些車子,做成刀車,圍成一圈,在車營外麵挖壕溝,設拒馬陣,鹿角,挖陷坑。
十幾個瞭望塔拔地而起,均勻的分布在各個視野好的地方,用以確保大軍不會被敵人偷營。
寨中還密密麻麻的分布了無數火盆——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夜晚被偷營而準備的。
飯全都是今年的新米,菜是濃稠的魚湯和時蔬炒得大鍋菜,一葷一素,離得很遠就能聞到撲鼻的噴香。
而且,每個營寨都搭建了臨時廁所。
整體來說就是,環境雖然說不上有多好,但乾淨衛生,夥食雖然達不到李存起義之初承諾的頓頓有肉,但至少能做到頓頓見到葷腥。
關鍵是專業,在這樣的營寨當中居住,晚上睡覺都放心。
婺州軍的將士一到這裡,就感到非常滿意。
而朱言等人在看過各自的營寨之後,又聚到了一起。
吳邦說:“不看旁的,隻看這營寨,便知大都督必知兵也。”
王國說:“這段時日在野外睡上幾日無妨,速去前線,早打早了。”
朱言說:“你懂甚麼,大都督乃步步為營,決戰,卻不急戰,方聖公便吃了此虧。”
朱氏問:“此言何解?”
朱言說:“若方聖公不急切尋戰,而據堅城險地以守代攻,與宋軍步步為戰,將宋軍拖在兩浙慢慢消耗,鹿死誰手,未必可知也。”
董舉說:“那亦需方聖公消耗得起,他哪像大都督這般糧草輜重無數,不怕打持久戰。”
江蔡說:“今宋軍入兩浙,亦不缺糧也。”
江蔡的意思是,浙北地區的民眾有糧,宋軍可以搶浙北地區民眾的糧食。
朱言笑道:“奪糧失民心,得民心又缺糧,大都督不急進,已先勝一籌,運籌帷幄,決勝千裡,說得便是我家大都督這兵法大家。”
說完,朱言起身:“走罷,諸位,讓我等親眼見一見我家這位大都督何等英雄了得?”
……